三勒浆“类酒”的唐元两代三事
(2013-04-22 09:04:14)三勒浆“类酒”的唐元两代三事
——关于三勒浆历史记载的补充和探讨
摘要:
本文根据唐代白居易《寄献北都留守裴令公并序》诗注“以三勒汤代酒”和元代王恽《三勒浆歌》中“唐代宗以三勒浆赐饮进士宴”和“御医许国祯再造三勒浆献元世
祖忽必烈”的史迹,补充了三勒浆历史记载的残缺,并探讨了三勒浆类酒的属性和功用,提出波斯三勒浆是一种极为特殊的“类酒”饮品:它具有酒的宴饮社交功
用,但可能是不含酒精的“类酒”,同时还具有传统医药的功用。
自2010年《三勒浆的前世今生》完稿出版以来,仅仅过去了两年。
随着三勒浆从鲜为人知到引起关注,又有新的三勒浆历史线索浮出水面,使三勒浆的考证得以补充,并为更深入探讨三勒浆奠定基础。
新增的史料,涉及唐和元两代,相距500年;涉及两个朝代的顶层人物(皇帝、高官和名人),值得注意的是,又涉及宴饮之事。考虑到当代凌一揆教授和李星炜他们根据《唐国史补》研发的三勒浆系为中药出身的事实,引发出三勒浆是酒非酒?是药非药的议题。
三勒浆的新史料主要有两条,然而却证实三条事迹。
史料一:白居易《寄献北都留守裴令公并序 》
事迹一:白居易以三勒汤代酒
三勒浆的史料其实是出自白居易这首诗中的一句注释。首先需要先阐明白居易写此诗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状况。白居易出身官僚之家,其祖父是巩县县令(今河南),父亲先是彭城县令又升任徐州别驾(今江苏)。他自己16岁中进士后,进入上层社会,先后为官数十年,虽以《卖炭翁》、《琵琶行》等同情下层的诗歌著名,但他个人却家境殷实富有,常与高官名流交往宴饮,当时的宰相裴度是他宴饮和诗歌的好友,刘禹锡更是他如影随行的挚友。他们常常宴饮聚会,饮名酒,和诗词,赏歌舞。白居易自己更有蓄妓(歌舞伎)之好。在他诗中有名字的歌舞伎有十数人。最出名的就是歌伎(姬人)樊素和舞伎(妓人)小蛮。他诗中“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被演化为历代公认的美女形象标准。唐孟棨《本事诗•事感》说:“白尚书(居易)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可证其生活在唐代上层社会的时尚生活圈中。当时的裴度,更是豪门巨富之家,他晚年留守东都洛阳,筑绿野堂,与白居易、刘禹锡等名士唱酬甚密。白诗有“绿野
寄东皋。”句,并注[绿野堂在东都午桥庄也。],又有“忽忆前时会,多惭下客叨。清宵陪宴话,美景从游遨。花月还同赏,琴诗雅自操。”句,述出入往来宴饮
之密。方回说:“裴晋公度累朝元老,于功名之际盛矣,而诗人出其门尤盛。”(《瀛奎律髓》)。绿野堂是专门用来接待宴饮上层社会的高士名流,是当时有名的
高雅时尚的会所。裴度并以备有名酒著称。
白居易在《寄献北都留守裴令公并序
》中,有“为穆先陈醴,招刘共藉糟。”一句,并注“居易每十斋日在会,常蒙以三勒汤代酒也。刘梦得也。”
这句话和注里,蕴含丰富信息,为深入了解三勒浆提供不可多得的依据。
解读此句,始知其义。
“为 穆先陈醴”,系白居易引用的一个典故。典出《前汉•楚元王传》“元王每置酒,常为穆生设醴。”楚元王名刘交,穆生为鲁人,是楚元王所敬重的好友之一,他们常饮宴聚会。因为穆生不嗜酒,于是楚元王尊重他,每次宴饮都要专为穆生准备好一种称为“醴”的类酒的饮料来替代酒。
《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列传•楚元王
刘交〉载:“楚元王交字游,高祖同父少弟也。好书,多材艺。少时尝与鲁穆生、白生、申公俱受诗于浮丘伯。……初,元王敬礼申公等,穆生不耆酒,元王每置
酒,常为穆生设醴。”醴为何物?查《康熙字典》:“《释名》醴,礼也。酿之一宿而成,醴有酒味而已也。醴:甜酒也。师古曰:醴,甘酒也。少鞠多米,一宿而
熟。”醴可能是一种低度的甜酒,也有人认为醴是中国古代的类啤酒饮料。
“招刘共藉糟。”白居易再次引用典故。即“枕麴藉糟”:枕着酒曲,垫着酒糟,形容饮酒之乐。语出《晋书•刘伶传》:“……枕麴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此处“招刘”,后有注:刘梦得也。即白之好友刘禹锡,梦得是刘禹锡的字。
借此典故,比喻裴度为斋戒日不饮酒的白居易准备了三勒浆,就像古之楚元王为不嗜酒的穆生准备了“醴”一样,让好友们仍然可以开怀畅饮,享受宴饮的快乐。
为
呼应“楚元王为不嗜酒之穆生置醴”事,白居易又注:“居易每十斋日在会,常蒙以三勒汤代酒也。”非常直白的说出:裴度就像当初的楚元王,而自己就是斋戒日
聚会中不能饮酒的穆生,而裴度所赠送的三勒浆,就是楚元王为穆生准备的“醴”,饮用三勒浆,没有违犯佛规,却能像饮用好酒一样,可以“共藉糟”:喝得无思
无虑,其乐陶陶!这里,需要说明,白居易此时深受佛教影响,每月奉行当时流行的“十日斋”,并参加“十日斋会”。期间不能饮酒,故有以三勒浆代酒的注解。
三勒浆为宰相裴度所赠,不是一般的饮品,尤为珍惜和贵重。因此特别在诗句中专门注解。
从此诗作的年代看,当在白居易和裴度的晚年。
他们三人,白与刘生于同年,分贝卒于公元846和842年,裴度长于白、刘,但先卒于公元839年。因此,可证
他们饮三勒浆代酒的年代,是在公元839年裴度去世之前。这也基本与记载三勒浆的《唐国史补》成书年代(公元821-824年)同时。
值得注意的是,三勒浆在唐代已属知名饮品,白居易又是好饮之士,何以不言“三勒浆”,而言“三勒汤”?
古代的“浆”和“汤”是有严格区别的。
《周
礼天官酒正》有“辨四饮之物,一曰清,二曰医,三曰浆,四曰酏。”;又有“浆人掌共王之六饮,水、浆、醴、凉、医、酏,入于酒府。共宾客之稍礼,共夫人致
饮于宾客之礼,清醴医酏糟,而奉之。凡饮共之。”(浆人掌管供应王的六种饮料:水、浆、醴、凉、医、酏,送到酒正的府那里。供给宾客[留居期间]所需的饮
料。供给夫人向宾客行致饮礼所需的饮料:经过过滤的,或未经过滤的醴、医、酏,而送到(酒正那里]。凡所需的饮料都负责供给。)
唐代之前的汉代至三国,即以热饮为汤,冷饮为浆。《三国志》魏书夏侯尚传注引魏略:“……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可证。但三勒浆法出波斯,白
居易时代未见有中原制作三勒浆的记载,从其出自宰相裴度家中和珍贵程度看,应该是来自波斯的名饮三勒浆。但有可能在饮用时经过加热,故而不言“浆”而言
“汤”。
依据白居易的诗注,可知:
三勒浆曾在唐代上层社会的交往中,作为宴饮中代替酒的名贵饮品。
三勒浆是宰相裴度家中珍藏的名贵饮品之一,是其”绿野堂“中宴请宾客的顶级饮品。
佐证了同时代《唐国史补》中三勒浆的存在,以及饮用的人士和场所。
史料二:元王恽《三勒浆歌》
事迹二:唐代宗以三勒浆赐进士宴;
事迹三:元御医制三勒浆献元世祖忽必烈
距离唐代约500年之后的元朝,有王恽作《三勒浆歌》一首,称颂当时的御医酿制三勒浆献给元世祖忽必烈一事。
王恽首先在序言中披露了一条信息:唐代宗曾以三勒浆赐饮进士宴:
“唐代宗大历间幸太学,以三勒浆赐诸生,”;
再有,明《山堂肆考》“三浆”条说:“唐宴进士有三勒浆,谓诃梨勒、庵摩勒、乌榄勒也。”应为引用王恽《三勒浆歌》。
唐代宗李豫(726-779年)在位期间年号有三:一为广德,二为永泰,三为大历(公元766—779年)。
由此可知,代宗以三勒浆赐饮进士宴为公元766-779年间。与《唐国史补》(记长庆以来百年事)所述历史时期相符。佐证了《唐国史补》“三勒浆类酒”的记载,并指明三勒浆在国家宴饮中的顶级饮品地位。
以后三勒浆突然消失了500年。序言接着说御医许再造三勒浆的功绩和三勒浆的色香味,以及皇帝的喜悦之情:
“此后不复闻于世。今光禄许公复以庵摩、诃、毗梨三者酿而成浆,其光色晔晔,如蒲萄桂醑,味则温馨甘滑,浑涵妙理。及荐御,天颜喜甚,”
皇帝的评价是非比寻常,指示要随时供应给宫廷享用:
“谓非余品可及,遂时供内府。”
而在诗歌中,更是以华丽的词藻赞扬三勒浆的神奇和珍贵:
“金天一气何奇特,异品珍材表馨德。
翠笼万里入贡来,赤佛堂西汉家邑。
异哉三勒见《图经》,只解有灵能愈疾。
岂知用外藏妙理,琼醴蔗浆非所敌。
谁传酿法自太古,满瓮春云元化湿。
就中至味真玄酒,豁达灵根三益友。
许公得法神所传,一酝天成汉重酎。”
王恽对御医再造三勒浆的评价非常高,称其为:
“仪狄拊掌耆伯惊,五百年来未之有。”
值得一提的是,王恽在元代是以谏臣著称,以敢于向皇帝说真话说实话闻名于当时,史评其刚直不阿,清贫守职,好学善文。成为元世祖忽必烈、裕宗皇太子真金和成
宗皇帝铁木真三代的谏臣。王恽虽身居高位,却能够体察下情,同情人民疾苦。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燕南一带冬春遭旱,秋季庄稼又遭水灾,王恽察
访民情回到大都(今北京)以后,有一高官宴请百官,请他赴宴。入席后,他见桌上摆满名酿佳肴、奇珍海味,如坐针毡,大为不满,向皇帝上书免租徭。
那么多赞美的歌词出自”批评家“王恽之口,的确令人惊讶。或许,王恽表达了真实的感受。
同时,也与再造三勒浆的御医许国祯的特殊地位和技能受到王恽的敬佩有关。
许国祯三世为官,三世通医,他自己因治愈元世祖的足疾而受信任和重用,被皇帝任命为官修本草(国家药典)的主编官员。因他通经史又精医术,忽必烈继帝位
(1260)后,任他为荣禄大夫,提点太医院事。至元十二年(1275)升礼部尚书、翰林院集贤大学士。他承世祖之命,召集全国医学名士,增修御药院所刊
方书,“正其讹,补其缺,求其遗亡,而附益之”,编成《御药院方》20卷。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宫廷医药处方集。
正是这样的背景,使许国祯有条件有能力再造500年前的波斯三勒浆,并达到皇帝认可的水平,并成为宫廷专用饮品。由此,王恽对他和三勒浆的赞颂,实不为过。
也正是由于许国祯的医学背景,使三勒浆带上了“药”的色彩。“异哉三勒见《图经》,只解有灵能愈疾。”此句明显的显示了三勒浆作为“图经本草”、“药”、“能愈疾”的一面。似与现代三勒浆的中药出身相呼应。
但是,更多的描述,还是在强调其“酒”的属性:
“岂知用外藏妙理,琼醴蔗浆非所敌。谁传酿法自太古,满瓮春云元化湿。
就中至味真玄酒,豁达灵根三益友。许公得法神所传,一酝天成汉重酎。”
综上来看,三勒浆既有药的属性,也有酒的属性。这与中医与酒的渊源有关。所谓
“医”字从酒,说明在中国传统中,酒从来就具有医药的属性。
至此,白居易“以三勒汤代酒”的诗注和王恽的《三勒浆歌》,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研究三勒浆饮用方法和饮用历史的依据。据此,笔者认为:
三勒浆类酒是一种极为特殊的饮品:它具有酒的色香味外观口感和宴饮社交功用,但并非是含酒精的酒,同时还有传统医药的功用。
三勒浆具有酒的宴饮社交功能。白居易裴度刘禹锡的宴饮、代宗年间进士宴、元世祖忽必烈的宴饮均为明证,已无悬念。王恽《三勒浆歌》“今光禄许公复以庵摩、
诃、毗梨三者酿而成浆,其光色晔晔,如蒲萄桂醑,味则温馨甘滑,浑涵妙理。及荐御,天颜喜甚,谓非余品可及,遂时供内府。”形象说明三勒浆就像葡萄酒那
样,具有色(“光色晔晔”)、香、味(“味则温馨甘滑”)的类似酒的外观和口感。连元世祖皇帝都非常喜欢,认为其它的酒都比不上三勒浆。可见其酒的功用明显。
三勒浆类
酒非酒(不含酒精),是个足可以引起争议的话题。我的依据是:白居易十斋戒日以三勒浆代酒,充分说明它并非含酒精的酒。白居易作为一个认真的佛教认同者,
严格履行斋戒日禁酒的佛规,期间不敢饮酒,应无疑义。但却可以三勒浆代,且是当时宰相裴度所赠的代酒之饮品,足见其有“酒”之名,却无酒之实。这类似佛家
以豆腐制作“素鸡”,有“鸡”肉之名,实则为素食。此外,《唐国史补》言三勒浆为“类酒”,也充分说明它与酒的区别。这个“类酒”,似可理解为此种饮品由
于具有“味至甘美”的上佳口感和醇厚质感,在宴饮社交中完全具有酒的功用。白诗中“为穆先陈醴,招刘共藉糟。”也是说的饮酒,但他在斋戒日是不可饮酒的,
因此特别加注“居易每十斋日在会,常蒙以二勒汤代酒也。”既要享受宴饮的欢娱,又要遵守佛规,三勒浆成为别无选择的饮品。这类似今天的社会状况:既要享受
宴饮聚会的欢乐,又要面临“酒驾”的严厉处罚,那么必然有类似三勒浆的饮品应运而生。
三勒浆具有药的属性。从王恽《三勒浆歌》“异哉三勒见《图经》,只解有灵能愈疾。”可以知道,深为御医,精通医术的许国祯,是与《本草图经》一类的药学典籍
有关,而且他制作三勒浆是具有治疗作用的饮料。从配方上看,三勒:庵摩勒、诃黎勒、毗梨勒,均为植物药,这三勒,又称三果,梵语“triphala”,是
古印度阿育吠陀医学(具有约5000年历史,另文阐述)中主要的配方,也是古波斯医药中、藏医药中的主要配方,即使在中原,三勒浆也有“消食下气”(《四
时纂要》)的疗效。配方中的各个药物,如庵摩勒(余甘)、诃黎勒(诃子)更是在中国传统医药学中有非常多的疗效记载。至今,三勒浆配方中的三味植物,仍是
中国药典收载的品种。现代三勒浆就是中药出身,并按照制药行业的规范生产和加工。因此,说三勒浆具有药的属性,不为过。
此外,我们还可以明确以下问题:
代宗以三勒浆赐饮进士宴的记载,首次解决了三勒浆实际饮用的历史记载问题,并可以确定在公元766-779年间;
白居易诗注提供了“三勒浆代酒”的宴饮方式,为“三勒浆类酒”非酒的直接证据;
王恽《三勒浆歌》可证三勒浆自唐失传500年后曾被御医再造,但之后又再度失传;
唐、元两代,饮用过三勒浆的人物有:唐代宗皇帝、唐大历年间进士、宰相裴度、白居易、刘禹锡、元世祖忽必烈、元御医许国祯、元谏臣王恽;
三勒浆是类酒、代酒饮品,可能是一种采用波斯工艺制作的高浓度混合果汁饮品;
由于原料的稀缺和工艺的未知,运输的遥远,波斯三勒浆进口量低,价格昂贵,仅仅局限于唐代上层社会人士作为宴饮的珍品,未能在民间普及;三勒浆
在元代曾为御医再造,专供皇帝享用;
三勒浆在唐代宴饮聚会中代替酒,三勒浆具有社交宴饮中“酒”的功用。
——关于三勒浆历史记载的补充和探讨
随着三勒浆从鲜为人知到引起关注,又有新的三勒浆历史线索浮出水面,使三勒浆的考证得以补充,并为更深入探讨三勒浆奠定基础。
史料一:白居易《寄献北都留守裴令公并序 》
事迹一:白居易以三勒汤代酒
上层社会的时尚生活
为不嗜酒而“设醴”
“为 穆先陈醴”,系白居易引用的一个典故。典出《前汉•楚元王传》“元王每置酒,常为穆生设醴。”楚元王名刘交,穆生为鲁人,是楚元王所敬重的好友之一,他们常饮宴聚会。因为穆生不嗜酒,于是楚元王尊重他,每次宴饮都要专为穆生准备好一种称为“醴”的类酒的饮料来替代酒。
以三勒汤代酒
三勒汤即三勒浆?
史料二:元王恽《三勒浆歌》
事迹二:唐代宗以三勒浆赐进士宴;
事迹三:元御医制三勒浆献元世祖忽必烈
唐代宗以三勒浆赐饮进士宴
再有,明《山堂肆考》“三浆”条说:“唐宴进士有三勒浆,谓诃梨勒、庵摩勒、乌榄勒也。”应为引用王恽《三勒浆歌》。
王恽盛赞:御医许国祯再造三勒浆
三勒浆是药?还是酒?
讨论和思考
三勒浆类酒是一种极为特殊的饮品:它具有酒的色香味外观口感和宴饮社交功用,但并非是含酒精的酒,同时还有传统医药的功用。
此外,我们还可以明确以下问题:
由于原料的稀缺和工艺的未知,运输的遥远,波斯三勒浆进口量低,价格昂贵,仅仅局限于唐代上层社会人士作为宴饮的珍品,未能在民间普及;三勒浆
在元代曾为御医再造,专供皇帝享用;
三勒浆历史研究员李耕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