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牛相斗尾巴夹起来还是甩出去?东坡先生?

标签:
文化历史教育 |
分类: 随笔 |
《东坡题跋》曰: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数百。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回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因苏轼文流传甚广,连乾隆皇帝也在戴嵩《斗牛图》先题:“角尖項強力相持,蹴踏騰轟各出奇。想是牧童指點後,股間微露尾垂垂。”(见图一)此即表明,他此时接受了苏轼题跋之观点。
但见其左侧又题:“牧童逰戲何處去,獨放雙牛鬬角叉,畫跋曾經關畫録,録誠差跋更為差。”似对苏轼之说不以为然。见今人龚识撰文所勘,乾隆四十六年(辛丑)某冬日,皇帝在京郊顺义观看斗牛赛,发现黄牛相斗时多夹尾,但少数也会翘尾,才发现苏轼之跋有问题,遂回宫后便作以上题诗。
图一:戴嵩《斗牛图》
http://s13/mw690/001yeBURzy79ZFkwy4s7c&690
龚文进而说道,“不过,乾隆第二首诗的观点也是褊狭的。首先,戴嵩画的牛是水牛而不是黄牛,即便黄牛有时候尾巴翘得很高,也不能用黄牛来否定水牛。其次,牛相斗多是在得胜或有信心得胜时才翘尾巴,而戴嵩画的是酣斗时的水牛,尾巴当然不能翘起来。”
实际上,从现可查到图二三四来看,水牛也有掉尾而斗之相,因此,龚文也有些许问题。
综上,水牛相斗,确有尾搐入两股间情形,但也有掉尾而斗者。戴嵩之画牛、乾隆之诗评,均无大不妥。而牧童之哂、苏轼之议、龚识之说,均有理,而非全确切。
鉴于苏轼之跋说曾入今之小学教科书,吾已提请有关方面予以匡正,但愿不再讹传后代。
图二:水牛相斗确有尾搐入两股间情形。
http://s3/mw690/001yeBURzy79ZFpL2Po32&690
图三:水牛相斗亦有掉尾而斗之。
http://s16/mw690/001yeBURzy79ZFsnc9F2f&690
图四:黄牛相斗掉尾而斗尤甚。
http://s11/mw690/001yeBURzy79ZFuM3F0fa&690
【注1】戴嵩《斗牛图》,册页、绢本、水墨、纵44厘米、横40.8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乾隆题跋,又传戴嵩之弟戴峄所作。
【注2】乾隆诗中所谓畫録,参见《钦定四库全书·子部八·画史会要》:“戴嵩初,韩滉镇浙西命为巡官,师滉画皆不及,独于牛能尽野性,过滉逺甚,至于田家川原,亦各臻妙。画録云:嵩画牛与牧童,点睛圜明照见形容着目中,至饮流赴水,则浮景见牛唇鼻相连。弟峄亦能画牛,得名善作奔逸之态。”其中,畫録即出自宋《广川画跋》。
【注3】龚识:《斗牛图》与实践出真知,载《解放日报》2016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