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亭新镇”真的很德国?

(2007-02-27 11:07:31)
标签:

安亭新镇

民用建筑

乡镇

分类: 建筑城市

2007年春节前,前往上海周边考察,抽空去了一趟痴迷已久的安亭新镇。由于时间比较短暂,没有机会窥其全貌,只是在镇中街头巷尾徘徊留恋、遐想了一番。当日艳阳高照、晴空万里,但寒风风力太大,容不得在室外久留,实在是美中不足的缺憾。

“安亭新镇”真的很德国?“安亭新镇”真的很德国?

 

 

“安亭新镇”真的很德国?

 

总体感觉安亭新镇确实很异域化,丰富的“德国色彩”建筑显得并不奢华和浮躁,整个新镇也没有那种过于杂乱不堪的感觉,反而显得很有质感和层次感,整齐划一,令人耳目一新。

 

“安亭新镇”真的很德国?

据说安亭新镇面市后引来的争议也颇多,喜欢的人很是钟爱(多为建筑设计领域内人士),不喜欢的人也是大肆攻击和贬低。国内建筑界向来不缺少德国风格建筑的拥趸和追随者,作为一个80%以上原汁原味的德式风格社区,喜欢自然有其充足的理由,比如我所认同的一点就是,近些年国内民用建筑实在是太烂了,不说建筑的实用性(相差无几),从大量建筑形式和外观来看,简直就是比比皆是的垃圾,可以说中国的现代民用建筑(公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基本上是处于退化的和蒙昧的状态,大量的舶来品和仿制品充斥着城市各个角落,这已经令国内的传统城市风貌面目全非,不伦不类,成为世界人类造城史上的自毁前程的一个鲜明例证。民族的土地上没有属于自己的建筑风格,或者说正在丢失掉某种意义上曾经存在着的风格,并使其将不复存在,实在是件很可悲的事情。在各行各业日新月异、并大力发扬独创精神的今天,中国的民用建筑领域依然是一片茫然,对前途毫无思绪可言。不知道何时才能警醒,以为后人留有建筑的民族财富而骄傲!城市是混乱和茫然的,那乡镇和农村呢?这些地方往往又不是建筑界关注的焦点所在。不过在城市饱和和乡镇发展加快的基础上,未来城镇建设的大力改造势必到来,既然是我们自己亲手毁掉了我们曾经引以为自豪的城市,那么在中国民族化气息最为浓郁的乡镇基层,不要让悲剧再不断地重演着!希望有人站出来呼吁,中国乡镇风貌要坚持地域化和民族化,同时每隔2-3年,针对乡镇改造建设进行评选,上榜乡镇国家给与政策扶持,以作为坚持民族个性化和民族创新化的褒奖。不过以上仅是个人的期望而以,在中国没有自上而下的意识唤醒,很多想法都是空谈!

 

“安亭新镇”真的很德国?“安亭新镇”真的很德国?

 

 

“安亭新镇”真的很德国?

话说回来,反对和抨击安亭新镇的人多是一些做市场的专家和人士,他们有着自己的理由去评说。不可否认的是,站在市场角度去审视安亭新镇,它根本算不上成功,起初专为上海安亭汽车城内(主要是上海大众所在地)的德国人量身打造的新镇也确实有些过于理想化,在安亭汽车城内工作的德国人数量无法支撑这么大的体量的新城镇,而坐落于城市边缘同时也无法吸引更多的、本身就很墨守成规的上海人前来,同时上百种户型中也问题多多,没有能很好地考虑到纯德式建筑在中国针对特定地域人文的适用性。等等诸多不利导致产品面对市场一波三折,销售并不顺畅,并无奈地降价销售,令人遗憾。  

“安亭新镇”真的很德国?

 

“安亭新镇”真的很德国?

 

当年北京也曾推出过为数不少的德式建筑项目,但大多数已经改变了原汁原味,而坚持地道德式风格的为数不多,最典型的就是“北京印象”,德国人挖空心思搞出了一个所谓的将中国传统四合院融入其中的“之”字形社区,结果户型数十种,东西朝向的住宅大量存在,建筑内部的空间尺度也是中国人所陌生的,最终还不是备受市场责难,一筹莫展。

 

关于“建筑的拿来主义”众说纷纭,至今未有很好的解决方式推陈出新,未来的道路也还会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探索之路,不过可以使用和实验的土地资源的确是越来越少了,也许有一天我们不再重复先人的错误,而走在自己的路上,想必那一定就是进步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