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女作家(五)
博文继续:
http://s15/mw690/54bbb5c8gx6Dv3M3FGSce&690
赛珍珠
赛珍珠(Pearl
S. Buck或Pearl
Buck,1892-1973),直译珀尔·巴克,美国作家。1932年借其小说《大地》,获得普利策小说奖,193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唯一的同时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奖的女作家。
赛珍珠是以中文为母语之一的著名美国作家。赛珍珠以中文姓氏为姓(其父即名赛兆祥),取pearl中文意思珍珠,合成自己的姓名。她出生于弗吉尼亚州西部,4个月大时即随父母来到中国,先后在淮安(清江浦)、镇江、宿州、南京、庐山等地生活和工作了近40年,她在镇江经历了她人生最初的18年,因此她称镇江是她的“中国故乡”。
赛珍珠于1931年发表长篇小说《大地》三部曲,立即印成为畅销书,由于赛珍珠“对中国农民生活史诗般的描述,这描述是真切而取材丰富的,以及她传记方面的杰作”,
193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在她的一生中,赛珍珠创作了超过100部文学作品,她的作品和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她试图向她的读者证明:只要愿意接受,人类是存在着广泛的共性的。赛珍珠精通汉语,对中国小说有着极高的评价。她在诺贝尔奖授奖仪式上的致谢词便是以《中国小说》为题的,她说中国的古典小说与“世界任何国家的小说一样,有着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个真正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应该知道《红楼梦》、《三国演义》这样的经典之作”。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赛珍珠在金陵大学任教时,徐志摩、梅兰芳、胡适、林语堂老舍等人都曾是她家的座上客。赛珍珠在任教的同时,还翻译《水浒传》,译名为《四海之内皆兄弟》,她是将《水浒传》推向世界的第一人。
赛珍珠热爱中国,热爱中国文化,被称为“中国通”,她的《大地》三部曲中描绘了中国社会的真实面貌。这本书在西方世界很有口碑,也是因为这本书,赛珍珠成为第一位同时拿到诺贝尔文学奖和普立策奖的女性。
http://s5/mw690/54bbb5c8gx6Dv9eBLk874&690
内莉·萨克斯
内莉·萨克斯(Nelly
Sachs,1891-1970),德语诗人、剧作家,1966年与阿格农共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的戏剧创作主要有著名的戏剧选集《沙上的记号》,该选集收有14个剧本,其中诗剧《伊莱》最为诺贝尔奖评委会赏识。
萨克斯出生于柏林一个富有的犹太工厂主家庭。1921年发表处女作《传说与故事》,1940年,在瑞典女作家拉格洛芙的帮助下,流亡瑞典后加入瑞典国籍,定居于斯德哥尔摩。主要作品有诗集《在死亡的寓所》、《星晨晦暗》、《度日如年》、《无人再知晓》、《逃亡与蜕变》(获德国工业聪明文化奖)、《无尘世界的旅行》(获德国多特蒙得文学奖)、《死亡的依旧庆祝生命》、《晚期诗作》(获德国出版界和平奖)、《探索者》和《分开吧,黑夜》等。此外,萨克斯还从事瑞http://s4/mw690/54bbb5c8gx6DwI1MAld43&690典现代诗歌的德文翻译工作。1947年出版了她的德20世纪瑞典诗选集《波浪与共同岗岩》,1957年又出版了德译瑞典现代诗选集《但太阳也没有家乡》等。
萨克斯在创作上,早期师承歌德和席勒的浪漫主义,希特勒当权后才转向犹太民族的传统文化,探讨《圣经·旧约》中的神秘的犹太教义。犹太民族的的悲惨命运和她个人的不幸遭遇在其诗作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对杀戮都与被杀都、追逐与逃亡、暴力与死亡的关系的探讨是萨克斯创作的主题。诗中充满殉道精神和神秘的色彩。她的无韵诗模仿旧约全书的诗歌形式,自由流畅,节奏和谐,富有舞蹈的旋律。1966年,由于她以卓越的抒情诗和剧作,以感人的力量阐述了以色列的命运。萨克斯与以色列作家阿格农同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http://s11/mw690/54bbb5c8gx6DwAp5nWW0a&690内丁·戈迪默
内丁·戈迪默(Nadine
Gordimer,1923—
),南非小说家。1923年11月20日,戈迪默生于南非德兰士瓦省约翰内斯堡地区的一个矿山小镇斯普林斯,其父母都是来南非定居的犹太人。她先后在一所修道院学校和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读书。
戈迪默从小个性独立,9岁就开始学习写作,15岁时便在南非的一家刊物上发表短篇小说《明天再来》。1949年,她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面对面》问世。1953年,首部长篇小说《说谎的日子》出版。迄今为止,戈迪默已经有10部长篇小说和10部短篇小说集问世,此外她还创作和编写了3部评论文集《黑人解释者》、《基本姿态》和《今日南非创作》。
戈迪默生来敏感正直,加之南非的动荡现实激发了她的责任感,勇敢地投身于南非黑人的解放事业中。纵观戈迪默的创作轨迹,她的每一部作品,如《贵客》、《自然资源保护论者》、《伯格的女儿》、《朱利的族人》、http://s16/mw690/54bbb5c8gx6DwAp9VWn4f&690《城市和乡下的恋人们》等,几乎都与南非的现实密切相关。它们直接或间接地揭示了种族主义的种种罪恶,生动而深刻地反映了生活在南非的黑人与白人的种种苦恼,以及他们为种族歧视制度所付出的沉重代价。
戈迪默不仅善于描写受压抑的白人心态、社会的畸形和人性的扭曲,也敢于正面描写黑人战士反抗种族隔离制度的正义斗争,歌颂为正义而英勇献身的人们。她以其创作实践证明,在南非,作家的基本姿态“只能是革命的姿态”。
戈迪默优秀的创作风格还为她赢得了国际声誉。从50年代起,她就被评论界称为“一颗最明亮的彗星”;数本优秀短篇小说集的http://s8/mw690/54bbb5c8gx6DwApdIzl67&690问世则使她赢得“短篇小说大师”的称号。她的短篇小说结构精巧严谨,语言简洁凝重,叙述风格丰富多彩,描写角度多变,加之笔触细腻和善于烘托气氛,使她的优秀短篇作品成为当代世界文学中的出色范例。戈迪默的长篇小说亦令人称道。80年代中已有评论宣称,其长篇小说的写作技巧已超乎短篇之上。正是由于戈迪默的创作以其高超的技巧深刻地表现了当代人类的生存状况,她才得以“因为史诗般壮丽的作品使人类获益匪浅”,而荣获199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博文待续
世界著名女作家(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