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学习感悟(六)——学以致用篇

(2014-11-01 16:24:02)
标签:

上海市闵行区申莘小学

论语

五年级

相信童话的红鞋子

学习感悟

分类: 小荷初绽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始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感悟

这句讲的是书读好的人,从政经验不够,就派他到外面多多学习。回来还不能懂得从政,就不适合从政,书读得再多也没有用,如果不会学以致用,也只是个死读书的书呆子。

《诗经》,是孔子教学生的教材之一。他教学生背诵诗经,不单单是为了背诗经而背诗经,而是为了把诗的思想运用到政治之中。儒家不主张死背硬记,不会要读书人当书呆子,而是要学以致用,应用到事实社会实践中去。学习要学以致用,而不是死记硬背,这样就算把课文背出来了,也记不长久,可能过个一两天就忘了。所以,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学会学以致用,而不是死记硬背,学会用巧妙的方法来学习。(陈珊琦)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德,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感悟

这句话讲了孔子觉得如果学了很多东西,却不能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之中,那么,学习那么多又有什么用呢?这话说得很对,因为,学习本来就是要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如果不能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话,那么,还不如不学习呢。对呀,学习就是要学以致用,不然,学了也是白学,因为,如果学习不能引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话,那么,不管你学习好不好,最终,都不会有好的成就。通过这条论语,我想起了我的语文老师——朱老师,朱老师每周都要让我们活学活用,刚开始我还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后来,我终于明白朱老师让我们这么做为的就是让我们可以熟悉掌握所学的知识,适当地应用学到的知识,从而更扎实的记住它的用法。(金羽瑶)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感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读完《诗经》,给他政治任务,却没办成;让他出使外国,不能应对;这样的人书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现在的社会上,有很多不会“学以致用”的人。许多人读大学时有很优秀的学习成绩,可大学毕业后却不会把自己学过的知识用到实际工作中,这样的人是一个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不会灵活变通,他们对于社会来说,是没有意义的。

战国时期,有个名将叫赵奢,他的儿子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讲起来头头是道,但是他的父亲说他不会把知识运用到实际打仗里去。果然,后来秦国攻打赵国,赵国以赵括为将,可赵括只会纸上谈兵,根本不会打仗,最后赵括被秦军杀了。(李家欣)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感悟

   意思是孔子说:熟读《诗经》三百篇,给他政治任务,不能顺利办成;派他出使外国,不能独当一面;这样念书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学以致用,比如我们在写作文或与人交流的时候可以运用一些学到的方法、经典的语句等,我的姐姐就是这样的人,有好几次,她说话的时候,都会恰如其分地运所学,妙语连珠。我也要向姐姐学习,不然,我们学了不用,久了会忘,这样可就太可惜了。(刘伟铭)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感悟

在我学过的论语中,这句话让我最为深刻。意思是:“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治任务,却完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国,又不能独立做主,应对;这样,读的书虽然多,又有什么用呢?”

我觉得就算一个人读再多的书,拥有无穷无尽的知识,却不会去实践、运用。那他的级别就是和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还差不多。你也许会问:“一个拥有无穷无尽的知识的人不就是不会实践吗?有必要要把他的级别降到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吗?”我会告诉你:“当然有必要!就算有再多的知识,却不会去运用,那相当于没有。”

打个比方,在一年级的时候,老师教我们背《三字经》,那时的我只会读、背,并不会理解,更别谈实践、运用,这样一来,便容易忘记。如今,我学过的知识,老师会带着我们活学活用,我的有些作品还得到了老师的认可,这时,我别提有多高兴了!在周末,我也会和爸爸妈妈一起从字面了解成语意思,爸爸妈妈都乐在其中。(刘柽烨)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感悟

这句话告诉我们的是学了,不能学以致用,就等于没学。

我表弟就是个这样的人。小时候,我们两个人经常在一起比赛,表弟总是爱说大话,纸上谈兵,所以老是输给我,有一次我买的棒球的玩具,表弟为此看了许多讲解棒球的书,比赛当天,表弟骄傲地给我说,我的挥棒姿势不对,我的扔球姿势不对……我才懒得管他呢。我先打球,他扔球,我没打中,他笑得肚子都快不行了,马上说:看我打给你看。于是我扔球,他打球。可是我明明打了个好球,他打不着,我校他他却说:不对不对,是你扔球扔不好,再来。可是,我扔了好几个球,他都打不到,我对他说:你呀,就是纸上谈兵,不懂得学以致用,不知道什么时候该打球,什么时候该捡球,看来以后根本就不知道要按照上面的做,所以这回根本就是你输了。表弟无言以对。

你看,学了不能学以致用,就跟我表弟一样,和没学差不多。(谭楚楚)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感悟

若要问我,知识怎样学,才能记得牢,学得好?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学以致用。要知道,学过的知识,光记在脑海里是行不通的,因为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时间长了以后,一些没有及时巩固的知识便会从脑海中消失;最有效的办法,是应该将学过的知识放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经常实践,将一些新的心得和体验写下来,并且记在脑海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脑海里的知识定会越积越多,使你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我们之所以天天去学校上学,老师之所以传授给我们知识,是因为学习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心灵的粮食——知识也是人生中必定会用到的,如果我们今后想在社会上有所成就或建树,就一定要学以致用,巩固知识,实践知识,巧用知识,这样才会获得累累硕果。孔子说得没错,读书不应该死记硬背书本知识,而是应该多实践,应该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知识,毕竟,大自然也是我们的老师,它教给我们的知识更为宝贵。

孔子的这句话,让我想起了我们四年级的那一场《三国》公开课。当老师让我们谈论对三国的看法和感悟时,不少同学运用起了老师平时教我们的词语、经典语句,为公开课添上了一抹亮色。是呀,学以致用是掌握好知识的最好方法。(时贝基)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感悟

这句话让我知道了不管学习多少知识,都要学以致用,不能学成死知识,要活学活用,这样才可以真正地让学到的知识都“活”起来。

朱老师也会让我们用学过的词语、歇后语……进行活学活用,不让我们把知识学死,让我们更好地记住,但是有些同学会想:为什么学过了还要再运用、造句?”其实老师都是为了我们好,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把知识记住,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每个人都有自己学过的知识。我们要把学过的知识学以致用起来,这是一个思考加工的过程,如果不这样的话,也许你学了新的东西,旧的东西会渐渐忘记。(李悦)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感悟

学习了要实践所学的知识,这是很快乐的。所以学习不在于死记硬背,而要学会应用知识。

朱老师经常让我们用成语“活学活用”,活学活用并不是一个任务,而是要让我们知道,学过的东西,是可以用的,没有用的东西是不会存在在世界上的,知识也同样,学过的知识就要去实践它,光记得书里的是没有用的,书里的知识不是活的,生活中的知识是无处不在的。活学活用不是完成朱老师的任务,而是学会利用学过的知识,要学以致用。(王天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