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学习感悟(四)——乐学篇

(2014-10-28 09:37:47)
标签:

相信童话的红鞋子

上海市闵行区申莘小学

五年级

论语

学习感悟

分类: 小荷初绽

子曰: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感悟

    这句话的寓意是每天不会忘记自己学会的知识,每月不会忘记自己学会的本领,就可以说是好学了。这句话使我想到了我自己,平时老师教给过我们的知识和我自己读过的书,我看过就不会记得了,也不会学以致用,但我们班有很多人会记住以前学会的知识并且去活学活用。

    这句论语也让我想到了我学过的一篇课文《餐桌上的大学》,其中父亲说过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人最不可饶恕的,是晚上睡觉时同早上一样无知。”所以父亲规定作者和弟弟必须在晚餐后聊一聊自己学会的知识,父亲在餐桌后正是教会了作者在大学时教授教的知识。这个故事正是很好地让我了解了这句话,我相信我以后一定会好好重温学过的知识并且学会学以致用。(陈珊琦)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感悟

这句话表现了孔子教导人们不仅要做到知道学习,更应该做到乐学。

对呀,如果只知道要学习,却不热爱学习,那么,学习还不如不学呢,因为,只有学习感到快乐才能学得好,学得轻松,而不喜爱学习呢,也就不一定学得好了,就算学得好,那你也不会轻松,不会感到开心,也不愿意去学习。读了这句论语,我不禁想到了我画画时坚持的精神,我坚持是因为我热爱画画,如果我不热爱画画呢,就不会那么坚持了,也许早就不画了。因此,我学习也应该和我画画一样,都要热爱干这些事,这样,我就会学得开心,同时也会懂得很多的知识。(金羽瑶)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感悟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快乐的人。

在我们的身边,肯定会有不少懂得学习的人,可没有多少爱好它的人;至于以它为乐的人,肯定就更少了。孔子主张乐学,孔子平日里教导学生,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们对学习的乐趣。我认为,能够享受学习乐趣的人,就一定会学习的很好,因为他们是真心想要学习;反之,需要别人督促才能学习的人,必定学不好,因为他们并不想学习。

明朝的王阳明,他从小就十分地热爱学习。他每天都一定要学习到新的知识,有的时候,他看书一看就是好几个小时。不仅如此,王阳明还喜欢带兵打仗,因为他觉得,只有一方面才能是不够的。就这样,王阳明凭借着童年时打下的基础,长大之后,成为了有名的思想家,而这些,都是因为他小时候喜欢学习。(李家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感悟

 意思是孔子说:懂得他的人,不如爱好他的人;爱好他的人,又不如以他为乐的人。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很开心的事,只要你努力,就会获得成功,不要一到了学习时间就愁眉苦脸,如果你换一个思维想一想,比如说今天又可以学到新的东西了,比如说今天又可以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一点了,比如说……我就是一个这样的人,每一天都开开心心地去学校,每一天都高高兴兴地回家,虽然在学校里有一点挫折,但还是笑一笑就过去了,并不会留下印象,我在一天天中成长,想希望有一天会完成我的梦想。(刘伟铭)

 

 

子曰:“默而知之,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感悟

这条论语让我受益匪浅。它的意思是:努力学习而不厌倦,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这条论语里面的学而不厌给了我很大的动力。因为它的意思是努力学习而不厌倦,也就是讲勤奋好学的。陈寺丞和他的父亲陈伯修都是书法家。他们对书法的认真和执著是我们望尘莫及的。他们身上的这种学而不厌的精神让我们敬佩有加。他们天天苦苦练习书法,终于,他们不负众望,练成了一手好字。古人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呀!如果,我们现在不乐学的话,长大以后是会后悔的。乐学,是每个人想做到的,又是好多人做不到的。

乐学,是我们共同的目标!(黄奕)

 

 

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感悟

我觉得这句话给我帮助很多。我理解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发奋用功,都忘记了吃饭,快乐得把所有的忧愁、不快都忘记了,连自己老了,都忘记了!”

这句话我在生活处处都有体会,就那最近的事情来说吧!那天晚上,我和弟弟正在完抬花轿的游戏,这时,妈妈唠喝道:“孩子们,吃饭了!”“哦!”我应道,放下了弟弟,“我去叫爸爸!”“爸爸,吃饭了!”我找了半天,终于在书房里找到了爸爸,爸爸正在看书,压根没听到我的说话,我又说了一遍。爸爸还是无动于衷。我生气了,可以不回我,但是不可以不理我!我走到爸爸跟前,想试图抽调爸爸手中的书,可爸爸把书拿得紧紧……

后来,妈妈告诉我,并非爸爸不理我,而是爸爸看书看得太投入了,都忘记了吃饭,周围的一切都听不到。通过妈妈的分析,爸爸的这点,就是我欠缺的,我也要向爸爸学习啊!(刘柽烨)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感悟

学习不仅是要好学,而且还要乐学,欧阳修4岁而孤,家贫无资,无法让他去读书,于是就跟着妈妈学,这里从他们家穷体现岀了欧阳修的好学,长大以后家里没有书读,就向别人借书,见到好的就把书抄下来,他从来不抱怨妈妈不给他买书,反而看得很开心,学习能够乐在其中真是了不起,如果我们只能是好学,学到的东西很快就会忘了,而如果我们能够乐学,学到的东西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了。(谭楚楚)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感悟

记得我国著名诗人、哲学家韩愈说过一句话:“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从词句中可以明白,在茫茫的学海之中,若想有所成就,就必须学会“勤”;而“苦作舟”中的“苦”一字,则告诉了人们,学习的过程中是很痛苦的,是很艰辛的,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获得累累硕果。不可否认,无论是现在的青少年、学者,还是迫于帮孩子报各种各样兴趣班的家长,大多数都把学习当做一门苦差事,一个迫不得已才去做的事情,丝毫感受不到学习带给我们的乐趣,给予我们的魔力。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都是孔子所说过的话。从词句中,我们找不到一丝孔子觉得学习很“苦”的迹象,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发自内心,真正爱学习的老人。无论是学校里,还是社会上,都有许多不爱学习,不乐于学习的人,哪怕成绩好,也是家长所逼迫,并不是发自内心深处的——“乐学”。看来,孔子所说的“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也只有孔夫子这样的圣人才能亲身体验到吧。

孔夫子的这段话,让我想起了一个人——李密。李密天生酷爱读书,由于家境贫穷,他有很多粗活儿要干,一天到晚,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但是,李密因为好学、乐学的缘故,充分利用时间。“牛角挂书”的成语典故就出自于他。(时贝基)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感悟

这句话说了孔子这个人很好学,学习学得把吃饭都忘记了。好学的精神是好的,不过学习就学习,饭还是要吃的,他学习得很快乐,快乐得把一切都忘了,连自己快老了也不知道,就是这样。可以看得出孔子在学习上很是下了功夫,虽然他没有老师,但是他凭借着好学、乐学的精神,在历史上盛名远扬。

在我的身边,也有许多乐学的典型。我的同学李家欣同学只要一写完作业,就会拿出自己爱看的书,坐在座位上静静地看着,有时连同学叫她了,她都没又见,仿佛进入了书的世界里……学习能到一种李白所说的“妙境”,那是多么幸福快乐的事呀!(李悦)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感悟

这句的意思是:懂得它的人不如去爱好它,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

汉朝的匡衡不是只懂得学习,也不只是爱好学习,他是真正以学为乐的人。少年时的匡衡,就非常勤奋好学。由于家里很贫穷,所以他得在白天干学多活来照顾家人。到了晚上,他才能好好读书。但是,他买不起蜡烛,天黑时,就无法看书。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匡衡有一天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是买不起蜡烛,能不能到你们家读呢?”邻居瞧不起穷的人,就挖苦说:“穷得买不起蜡烛就别读书啦!”匡衡听后非常气愤。匡衡回到家中,偷偷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他借着这微弱的光,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读完了许多书。匡衡读完这些书,感觉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不够的,一天,匡衡出现在一个大户人家门前。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报酬。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真正乐学的人永远不会觉得自己学到的知识已经很多,他会觉得知识永远学不完,而学习的过程就是一种乐趣。(王天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