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学习感悟(三)——“不怨天,不由人”篇

(2014-10-27 07:57:23)
标签:

上海市闵行区申莘小学

五年级

相信童话的红鞋子

学习感悟

论语

分类: 小荷初绽

子曰: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感悟

 子曰:“不怨天,不由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意思是:孔子说:“不埋怨天,不责备人,下学礼而上达天命,所以了解我的只有老天爷啊!”做到这些的,并且在我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我们家喻户晓的宋代大文豪——苏轼。苏轼在当官的时候,很有才华,但一次,他在处理案子的时候,把自己的感情色彩带了进去,结果被新党说成是说皇帝的坏话,并且还要置他于死地,幸好王安石出手救了他,事后,苏轼并没有因这件事而埋怨天和责备别人没有发现自己的才华,照样很积极地生活,依旧很积极地创作。读完了这段发生在苏轼身上的事后,我十分地惭愧,因为我如果被别人冤枉了一次,那我就会埋怨天,埋怨地的,而苏轼他身上发生的事比我严重不知道多少倍,也没有听见他叫什么。我明白了,不用去埋怨什么,是金子总会发光,而别人也会发现你这块发光的金子,只要做好自己该做的就行了。(江中)

 

子曰: “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感悟

这句话是在讲,孔子认为他不埋怨天地,也不怪别人,专心研究学问和道理,所以很少有人能够了解他,大概也只有天才能够理解孔子吧!

孔子周游列国,一生都没有完成自己的理想,也没有一个君主赞成他的政治主张而重用他,反而被很多小人所迫害,因此,孔子才会觉得只有上天才会懂得他的志气与抱负。其实从古至今,许多才高八斗的人,当奸臣小人掌握大权时,当皇帝不欣赏他时,即使官场不顺,也不会去巴结小人,而放弃自己的道德、学问和人生理想。

白居易就是这样一个人。在白居易做官时,曾经上谏唐宪宗,要求铲除宦官,可是,由于唐宪宗不答应,白居易又不肯让步,所以唐宪宗龙颜大怒,让白居易去当司马。白居易接到命令后,百感交集。可白居易并没有巴结别人,让自己摆脱困境,他一直为百姓造福,坚持自己的立场,所以他和孔子一样,一生都没有施展自己的抱负,但这毫不影响他为后世所称颂。(李家欣)

 

子曰: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感悟

 孔子觉得自己不埋怨上天,不怪别人,努力学习世界的真谛,难道了解他的人只有上天吗?

我要谈一谈不怨天,不尤人,在生活当中,许多人都会埋怨这个,埋怨那个。比如一个同学作业来不及写完,肯定会找理由说时间不够,但所有人的时间都一样,能力不会有太大偏差,所以是平等的。比如在玩游戏的时候,某个同学会埋怨不公平,所有人就会吵起来。离我最近的例子就是我的妈妈,她有时候会埋怨自己好好工作了,工资还是不高,反而会变少。

大家都会抱怨上天不公平,但是公平往往是相对的,上帝给大家的都是平等的,也许这里少了,那里便多了。我们要做的不是抱怨别人,抱怨上天,而是自己的继续努力!(王天芸)

 

子曰: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感悟

这条论语让我知道了,即使没有人知道你的优点,也不埋怨天,不埋怨人,天会知道的。朱老师说过一句话:只要你努力了,你就是一颗金子,总有一天会发光。还记得开学时,我很想当一位文艺委员,在同学面前表演了很多但还是没能选上,当时我有点失望,当我读到这条论语时,我恍然大悟,心里想了一下:虽然没选上,但是我的努力不会因此而抹灭。在生活中,也许你是最好的那一个,但是坚持努力的人总有一天别人会知道的。如果你只想急着去得到好处,不做出更大努力的话,就算再怎么埋怨天埋怨人,也是不会有结果的。(李悦)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感悟

孔子说:“我不埋怨天,也不埋怨别人,只是广泛学习,明白深奥的道理,下学礼乐,上达天命,所以,了解我的人只有老天爷!”我对此既有赞同,也有不解和反对!

我不解的是,孔子说,他自己从来不会说妖魔、神之类的东西,因为,他自己从不相信。可是,在这句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孔子却说:“了解我的人只有老天爷。”这里,不是互相矛盾了吗?

我反对上达天命,命运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更改的,每个人都是公平,平等的,并不是哪个人天生就笨,天生就聪慧。

我赞同广泛学习,让自己明白深奥的道理,人只要努力了,别人会看到,自然,慢慢就了解你了呀!凡事不急于一时,做好自己最首要!(刘柽烨)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感悟

社会上的人形形色色、善恶不一,每一个人的命运都不一样,有的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显赫人物;而有的则只能衣衫褴褛地在大街上行乞。难道真的是上帝不公,特别眷顾某一个人吗?不是,因为朱老师说过:“上帝是最公正的,他创造万物一切的基本原则就是——平衡。”是呀,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会让每一个人的命运有所不同,生活有着巨大的差别呢?我觉得最大的差别在于,就是没有责任心,喜好将责任推卸到别人的身上。老师说过:犯错了不可怕,可怕的是犯错后推卸责任。我觉得这话说得非常有道理,因为人只有不埋怨上天给的命运,不遇到挫折就怨恨别人,才能通过学习平常的知识,理解其中的哲理,获得人生的真谛。人为什么一犯错误就喜欢把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呢?哪怕就是你犯了天大的错误,撒了弥天大谎,甚至被逼到了毫无退路的地步,那你也要知道“柳暗花明又一村”,绝不应该将自己应有的惩罚推给别人。

  读着孔子的这句话,倒也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在苏轼身上发生的故事。在王安石变法的一段时间,苏轼在返京的途中见到王安石新定的法律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便很不同意王安石变法,认为新制的法律不能便利于民,可这样触到了王安石,使苏轼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并且没有抱怨过上天的不公,反而在杭州为百姓造福。苏轼真正做到了孔子所述的那句话,令我敬佩。 (时贝基)

 

子曰: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感悟

我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埋怨天,也不要责怪人,广泛地学习知识,下学而上达天命,只有老天了解我。我觉得孔子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他既不埋怨老天不公,也不责怪人们不知,他觉得只有老天懂得他的心情。就讲讲苏秦的故事吧!苏秦是一个战国时期有名的军事家,他曾上过十次奏章给秦王,可秦王就是不理睬他。他回到家以后,他的家人都不喜欢他,邻居还常嘲笑他,可他却不忧不怒。不怨天,不尤人,继续勤奋苦读着,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有了一番成就。可见,面对不顺利的境遇,唯有“做好自己”才是真正值得去做的。(刘致鸣)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感悟

 与其埋怨天和人,不如在自己身上找找毛病,这样的人的成长道路才会越走越好。如果你只会埋怨别人,不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的话,那你和别人之间的关系会越来越僵。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懂得付出的人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抱怨而不会付出的人,只能永远过得比别人差。就说鲁迅吧,他尽管家道中落,还是一样勤奋好学,写了许多本传世的好书,至今还被陈列在在鲁迅博物馆里。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怨天尤人,还不如找找自己的毛病,哪里做得不好。只会怪罪别人的人,只会让别人跟你有更多的芥蒂,而于自己的成长毫无帮助。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这句话,让我一生受用。(黄奕)  

 

子曰: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感悟

怨天尤人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因为人们只知抱怨天、抱怨人,却不想一想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就像最近,老是有雾霾,人们就开始抱怨天气不好,能见度好低。却不去想如果我们少开一天的车,多乘地铁和公交,或伐木工人们少砍一棵树,现在的空气也许会好许多。如果我们少用纸巾,多用手帕,这种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都做不到,人类就根本没资格抱怨老天不公平。

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情,抱怨是没有用的,要看看自己哪儿有错,然后改正自己的错误,并且保证下次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我们才能够自强不息,顺天应人。(谭楚楚)

 

子曰: “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感悟

这句话写出了孔子当时想多告诉人们一些道德,可人们却在忙着打仗,根本不听他的,但他也没有怨天尤人,可以看出孔子的修养很高。说到怨天尤人,我想起了奶奶曾经跟我说的故事:从前,有两个穷人,一个非常乐观,从不怨天尤人,他觉得自己很幸福,觉得上帝对他很公平,他每天开心地生活,认真地工作;另一个穷人呢,他整天不吃不喝,愁眉苦脸,他觉得自己很不幸,他抱怨上帝对他很不好,他对别人也不友善,见到人就骂,他整天哭,还不干活儿。最后,乐观的穷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变成了富人,快乐地生活着;而那个悲观的穷人,最后在自己的怨恨中死去了。奶奶正是用了这个故事教会了我不要怨天尤人,并且教给了我乐观的生活态度。一个人只有做到这些,才可以幸福快乐地生活着。(陈珊琦)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感悟

有一次,孔子感慨道:“没有一个人真正了解我啊!”子贡感到很疑惑,就问孔子:“为什么说没有人了解你呢?”孔子回答说:“我不埋怨天,也不责备人,广泛学习世间的知识,进而领略了深奥的道理,下学礼乐而上达天命,所以了解我的只有老天爷啊!”

的确,孔子知识渊博,修养很高,想在各国推行仁政,可各国都忙着打仗,抢地盘,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的,再看一下他的生活环境,周游列国的他也曾一度窘困潦倒,但他却从不抱怨老天爷,从不埋怨别人。

当我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总是埋怨别人这不对那不对,从不往好的方面去想或者想想自己有什么不对和错误的地方。总是在埋怨和抱怨的人,是不对的,我们应该以乐观的心思,去面对生活与不幸:假如你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千万不要埋怨老天不公或抱怨父母没有给自己创造好的条件,古人曾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回顾历史,名人,才子基本上都是在困苦中切磋和磨练出来的;倘若你天资愚笨,别人都嘲笑你,请你不要责骂别人。我记得在《走进阅读》中,有个孩子叫阿瓜,他很笨,但因他的可爱和善良,最终被大家所接受。

宋朝的范仲淹,他也非常贫苦,穷得每天只煮一锅粥,凉了以后划四块,早晚各吃两块,添加佐料时,也只是加几根腌菜,调半孟醋水而已,但他苦中作乐,不怨天尤人。他秉持着“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精神,最终获取宰相一职。

无论生活是苦是甜,我们应该从中体味乐,勤勉好学、自强不息,不应该怨天尤人,否则只会为生活添加“不幸”的佐料。(夏培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