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G没有败在电子商务
(2008-12-04 18:47:47)
标签:
金融危机ppg李亮电子商务戴尔天语手机巴菲特it |
分类: 寸光 |
PPG没有败在电子商务
2008年最大的电子商务神话破灭了。PPG,这个古怪的名字或许将在一段时间之内不会淡出我们的视野,但它却实实在在地给亢奋的电子商务,和以电子商务为赚钱手段的企业泼了一盆冷水。
11月下旬,一则PPG老板李亮卷款潜逃的消息成为当周最轰动的新闻。业界对PPG的态度,从敬仰到质疑,从羡慕到抨击,现在变成鄙夷和不屑一顾。
当然,敬仰和羡慕并非毫无道理。成立不过两年的PPG已经在收入规模上数倍于拥有七、八年历史的电子商务同行卓越网和当当网,甚至逼近创立近28年、在中国服装行业排名第一的雅戈尔。此后,PPG曾经在其网站上将成本近百元的休闲裤打折到28元出售,引发PPG泡沫探讨,质疑的声音甚至延伸至电子商务模式本身。
我觉得,PPG根本就是山寨模式的缩减版,精简环节、灵活、反应快速是其共通的特点。但显而易见的是,失去了生产环节支持的PPG注定没有天语手机那样的稳重。换个思路恐怕依然成立——山寨是对互联网精神的传神演绎,他们无一例外的由行业边缘的实体担任着主角,践行着开放、便捷,挑战权威的草根精神。
PPG没有在商业模式上失败,它的东窗事发与互联网文化无关,至少与电子商务无关。说到底,使PPG如此恼火的源头,还在于这家糟糕的公司根本没有履行“健康而可控”地发展的诺言——大把大把地花着别人的钱,烧出N多个国内第一,然后再次融资、套现、烧钱,周而复始地循环着上述疯狂。
巴菲特曾在1974年表示,当时他的公司的股价是如此被低估,以至于他觉得自己像“一个性欲过剩的人站在妓院里”。但2008年的PPG显然没有被低估,6500万美元的融资说明了一切。但PPG显然忘了巴菲特的另外一句名言——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PPG践行的则是:在任何时候都比之前更加贪婪。BONO、凡客诚品、51衬衫的迅速跟进,使服装直销业成为红海一片,但PPG却丝毫没有恶性的烧钱循环,反而比此前更加变本加厉。
一个PPG倒下去,千百个PPG站起来。互联网精神尚存,与概念化的SNS和藏污纳垢的网络游戏相比,电子商务要纯粹得多、性感得多。在传统行业(尤其是制造业)感到吃力的时候,电子商务反而迎来机会。马云的过冬论根本不像是针对自己的,最多是跟《华为的冬天》一样,只是敲了一记警钟而已——大家不要被他忽悠了,倘若你还不信的话,去看看阿里巴巴2008年上半年的财报吧。
戴尔改渠道了,“服装界的戴尔”也摇摇欲坠,直销真是一个梦魇?有趣的是,戴尔从来没有被称作是电子商务企业,甚至戴尔自己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一家“轻公司”。难道强大如戴尔也担心沾染互联网浮躁的气息?
PPG不是互联网企业,PPG的倒掉绝对不是对互联网精神的嘲笑。在PPG事变后,我们应该明白的道理是,互联网本身多么健康,天使之所以会飞,只是因为她们把自己看得太轻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