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新武转:天津和沪港争金融中心地位
(2010-08-09 19:05:32)
标签:
帅新武华凯华野苗木金融中心金融人才产业资本政策天津财经 |
分类: 《帅新武:财经文章集》 |
天津和沪港争金融中心地位
正当北京、上海、重庆、深圳建设全国性金融中心如火如荼之际,近日,天津滨海新区也宣称将耗资2000 亿元建设迄今为止全球规模最大的金融区。按照天津的规划,2009 年启动的于家堡金融区工程,预计三年全面开工,五年初具规模,十年基本建成。作为后来者,天津如何赶超上海,如何与近邻北京展开竞争?
天津国际金融中心规划很成熟、很系统
戴国强(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书记)
解放前,天津就是北方的金融中心,受日本、德国等国家的金融观念影响也很大,是具备自己的金融优势的。更重要的一点是,天津对金融行业的投入力度要比上海大,滨海新区就是为围绕建立天津国际金融中心这一规划打造的,规划系统很成熟。天津的弱点是,与上海、香港比,起步比较晚。而且,金融中心的建立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一个国家的金融中心是有限的。从国家规划的角度考虑,北京还是定位为政治文化中心,在金融方面的支持力度不会很大。天津也不例外,政策支持薄弱了点。但它具有很大的竞争力,今后发展起来会是一个强大的金融中心。
天津是产业资本的金融中心
孙立坚(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天津滨海新区的建立世界金融中心是让人期待的。一个国家可以拥有多个金融中心,通过彼此互补,把金融的主导权带到世界。所以天津和上海,以及北京、香港等其他城市是不存在竞争的关系。
其实天津和上海两大金融中心定位不同——上海具备银行、证券、期货、外汇等金融机构集聚的优势,是金融资本的中心;而天津是对上海金融市场的补充,弥补中国金融市场的缺陷。国家需要打造新兴企业,上海金融门槛高,滨海新区的融资平台可以帮助新兴企业成长。天津的定位是在推动产业资本上。
天津存在天然的缺憾
姚纳新(聚光科技有限公司CEO)
从金融的业务量和人才来看,一个国家难以支撑多个金融中心的发展。天津经济发展很快,但在打造全球金融中心的道路上,天津存在着天然的缺憾。
香港的金融中心是服务于整个亚洲经济的,有历史的基础,并且国际化,更开放,是一个自由港。这些优势是内地金融中心不可比拟的;而上海本身就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信息和人才汇集,配套完善,已经形成了很好的金融氛围。北京的政府资源集中,很多金融业务都是来自于政府资源,金融人才也很集中。
天津和北京靠得太近,这方面的优势相对弱。不过,天津可以发挥政策上的优势,还是可以成为一个区域性的金融中心,立足
服务于环渤海湾,辐射韩国和日本,和北京形成互补的作用。
政府的决心和政策的支持是关键
帅新武(浙江华凯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裁)
天津滨海新区的打造,目前为止只是区域性的战略,一个金融中心的形成是需要历史积淀的。真正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天津还需要在政策、人才、金融环境等方面具备更多的优势才行。北京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金融基础好,政策也有优势;上海是我国的金融中心,在金融人才、环境和政策上都是先行者;香港有很好的历史时机,符合国际的游戏规则,灵活度好。天津想要成为全球金融中心,与这些城市相比,就要具备更好的条件或者特色,这需要政府的决心和政策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