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胡鸿杰
胡鸿杰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568
  • 关注人气:26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郑大会议上的致辞

(2018-09-08 10:10:13)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欢迎大家来到郑州大学:这里不仅有双一流的校园环境、优秀的理论团队,还有睿智的学术眼光和海纳百川的胸怀。这是档案学理论和《档案学经典著作》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大家到这里来可以有所收获的必要前提。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即将成立的“档案职业与学术评价中心”向郑州大学及其信息管理学院的领导和教师表示感谢!向南京大学叶继元教授、武汉大学杨思洛教授对档案学研究的支持表示感谢!向所有参加本次会议兄弟院校的代表表示感谢!

 “档案职业与学术评价中心”主要是依托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档案学经典著作评价研究》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档案职业状况与发展趋势研究》,以及郑州大学等院校优质学术资源而筹建的研究机构。旨在通过学术研究和数据分析,提升档案学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潜力,力争建设一所集理论研究、咨询服务于一体、对国内外档案界有较大影响的专题性研究平台。

 1978年以来,我国档案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档案工作面临的外部环境日新月异。作为档案学理论工作者,如何面对这些“新时代”“新常态”,从中汲取营养、发现规律,是一种历史的使命和责任。更重要的是,在纷繁的世界里,一代档案学人怎样才能静下心来研读档案学理论,正视档案职业的现实和发展中的问题,则考量着人们的信心、耐心和事业心。

近一段时间,有些学者多次主张中国档案学应该向世界发声。这种主张是正确的。但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中国档案学如何向“世界发声”?是介绍国外、NARA的案例?还是抛售从图情界嫁接来的概念、方法?抑或大数据、云计算?恐怕都不可取。

只有不忘初心,才能独步学术之林。《档案学经典著作(丛书)》中收录的1890年代至2010年代的30部作品,内容涵盖了民国时期的13部“旧著”、台湾地区的代表作、大陆地区的“学史”和“学论”部分,以及欧美档案学的早期著作。这就为审视档案学的发展历史,回顾档案学的学术成就奠定了基础,也为档案学术著作的评价研究提供了范例和可能——即以档案学为内容,以图书馆学为框架,以文献计量为手段,谋求“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真正意义的融合。这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按照叶继元教授的思路,学术评价不仅仅是一种基于经典著作的学术研究,对于建立学术规范、引导学术活动、促进学术发展还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各位代表,我在此重申:就像任何理想的规划都不等于理想的结果一样,学术评价成果的实现还必须仰仗学术界同人的共同努力和学术环境的改善。但不论结果如何,作为学界的从业人员,提出并说明自己的观点,发出我们的声音,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一起行动吧!

 最后,祝会议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