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吾师研究

(2010-05-06 06:46:21)
标签:

吾师

学人

博士生

学界

研究者

教育

分类: 教育

我给博士生开的一门课程就要结束了,按照以往的做法,都是布置一道“作业题”算是对上边有个交代:比如,让大家比较一下中西方档案学的异同、分析一下档案学某学科的状况等等。但是,这些题目如果年复一年地做下去,就会使教学双方都产生审美疲劳,也有瞎耽误工夫之嫌。

思来想去并得益于“落拓寒儒”兄总结学界各位仁人十年学术成果的启发,初步决定此次结课作业为“吾师研究”,说白了就是让各位博士生研究自己的导师。这种研究的意义至少有二:其一是可以了解带领自己进行学术研究的人的“学术质地”,其二是完成“从人到学”的思维训练,当然也不排除为自己找到今后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其实,包括档案学在内的所有学科都不过是研究者“很主观”的东西,一部学术史也不过是学人的成长史和思想史。因此,如果档案学可以算做科学的话,那么其研究者是一定不能绕过“学人研究”这一关的。对于一个具体的博士生来说,这种研究最直接的对象非自己的导师莫属——只有这样,才可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才可以站在最近的一个“巨人的肩膀上”。

在这项作业的初步设想中,应该包括“吾师”近十年的研究成果(图书、论文等),这些成果的基本内容,分布领域以及合作作者,然后将这些内容放在我国档案学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去测度其具体的方位,分析和总结“吾师”的主要学术观点和基本学术体系。如果有可能,还可以归纳出档案学人的一些特征和成长轨迹。

这种“作业”在我们学界可能有些惊世骇俗,而在管理学科的其他领域已经属于“常识”了。在一些管理学的经典著作中,大家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对“人”的研究和分析,通过这种“研究和分析”,读者可以明晰被研究者的基本角色和主要功能,明白其大体的发展思路,从而为管理学科界定一个大体的边界和基本的领域,为后来者提供一个行进的目标。

考虑到博士生及其导师的数量,“作业”的研究对象可以推广到我院甚至学界的其他导师;为了研究的客观和公平,本次作业暂时不包括作业布置者本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时光的误区
后一篇:北纬5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