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WORD

(2010-04-30 09:55:55)
标签:

word

字处理机

打字机

提笔忘字

大脑

教育

分类: 教育

想必今天大家对WORD都不会陌生,因为它已经成为文字处理的代名词——我现在“敲击”的文本就是在WORD中进行的,因此谁也不会怀疑这种“全盘西化”的东西在国人生活里的地位,更无法想象有一天WORD突然“离开”我们会是一种什么感觉。

可是就在十余年前,WORD至少对于我来说还是一个十分前卫的概念。好象就是在上个世纪的最后几年吧,我参与了中国教育部考试中心与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共同设置的“剑桥办公管理国际职业认证”项目,在其中的核心课程里就有“文字处理”。当时这门课程对办公室人员的要求为“有效使用打字机或文字处处理机”和“WORD的使用及商业文档的制作”,主要包括:初识打字机及字处理机、正确使用键盘的鼠标、提高输入速度和精确度、文件的存档保管、选用合适的帮助资源,以及准确地生成WORD文档、校对和更正文本、商业信函的格式及其它文件的写作,负责这个科目培训的教师非常受人欢迎。

作为负责这个项目另外一门核心课程——办公室管理的我,当时对WORD基本上属于“七窍通了六窍”,即便是必须提交WORD的文本,也需要先用手在纸上写好后再慢慢地录入规定的格式。不怕大家见笑,如果我一开始就在WORD环境中干活,那就不是提笔忘字的问题了,基本上是提笔忘意——我的大脑当时不能同时处理“录入方式”和“文章结构”两个问题,因此我当时对WORD也是心存敬畏的。不过还好,WORD的发明者一定是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像我这样大脑能力和内存都有限的个体需要,很快就有了类似可以让白痴成为毕加索的“录入方式”。

当然,在WORD环境中还是存在一些“像我这样大脑能力和内存都有限的个体”需要不断克服的问题——就在昨天,我重装后的扫描仪突然显示计算机中没有安装WORD、不能转化文字。经过一番试验,我惊奇地发现扫描仪所应用的RTF格式与计算机中的WORD是一回事——这回,我终于没有被洋鬼子再给忽悠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顺口溜
后一篇:时光的误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