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一种“追认”叫“无奈”

(2009-11-01 11:14:27)
标签:

长江大学

荣誉称号

方招

团员青年

何东旭

中国

杂谈

分类: 人性
    20091024日下午,长江大学文理学院40多名大学生在荆江宝塔湾河段游玩时发现两名少年落水,有10多人下水营救,手挽手组成“人梯”救人。最终两名少年得救,而陈及时、何东旭、方招3名大学生却不幸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此后的事情除了大家“热议”“大学生救人”种种理由、做法和价值取向之外,就是蜂拥而至的各种“荣誉”——

共青团湖北省委26日授予救人牺牲的陈及时、方招、何东旭3名大学生“见义勇为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授予长江大学15名大学生“见义勇为先进集体”;湖北荆州市委、市政府27日授予陈及时、方招、何东旭等15名大学生及3名冬泳队队员“见义勇为英雄群体”称号;团中央、全国青联10月30日决定追授长江大学陈及时、方招、何东旭三位同学“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并授予“10·24”英雄集体“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

       团中央、全国青联的决定指出,“10·24”英雄集体是当代中国青年的优秀代表,在人民群众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危急关头,不怕牺牲、挺身而出,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临危不惧、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和当代青年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的时代风貌;号召全国广大团员青年向“10·24”英雄集体学习,学习他们胸怀祖国、心系人民的崇高思想,不惧危险、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各级共青团、青联组织要迅速掀起学习热潮,引导广大团员青年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行文至此,我想无论是三位救人的大学生“天上有知”还是活着的人“地下有灵”,都会有一种“功德圆满”的感觉,都会认为这样的结局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然而,我不知道大家感到“不幸中的万幸”的同时,是否还有一些遗憾甚至“无奈”,一种来自“追认”的“无奈”——那就是如果这些大学生在活着的时候能够看到如此的“荣誉”、知道这样的“关爱”该有多好啊!如果他们在活着的时候就能够成为全国“团员青年”乃至人民群众学习的楷模,不是要比一个“休止符”更有生命力吗?

长期以来,一些“上级组织”比较热衷于开好一次“追悼会”、追授一批“荣誉称号”,甚至满足于为已经“作古”的前辈“平反昭雪”。当然,这些事情都是必要的和应该做的。但是,大家换个角度想一想,如果用做这些事情的“力气”去“对付”活人会是一番什么景色?如果可以褒奖的是一件“事情”而不是某些“个人”的话,那么奖励和“荣誉称号”又与这些人的生死有什么关系呢?

在一些狭隘的“观察家”看来,我国自古就有“有钱买棺材,没钱买药”的“传统”——其根本原因在于,无论怎样“褒奖”和“追认”,那些已经离开这个世界的人都不会对活着的人产生“威胁”。我至今也不愿意相信这种“论断”是真的,但却不得不面对一次又一次“追认”的“无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支部书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