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天之下
(2009-10-21 11:07:02)
标签:
定式喜鹊国家机密乌鸦思维杂谈 |
分类: 社会 |
溥天之下的许多物种都有很强的相似性,特别是一些门科相近的“亲戚”。比如,喜鹊和乌鸦。在人们的传统思维中,往往把前者当作一种吉兆,而将后者描写得十分不堪。其实它们是非常近似的动物,就连某些生活习性都很相近——落脚在树枝的部位,发声的音部等等。我就曾经见过一只喜鹊啄杀一只麻雀,其凶残程度决不亚于它的亲戚享用腐尸。
在人们的思维定式中包括一些不尽合理的成分。这些“成分”或者来自生活习惯,或者来自传说。如果是来自于生活,那么这种“思维定式”就会带有一些经验的色彩——强调百闻不如一见和事实胜于雄辩。如果是来自于传说,那么这种“思维定式”就会有一些理论的色彩——强调历史会惊人的相似和先贤效应。但是,不论哪种“思维定式”都不过是在为自己的行动找一个依据,为自己的活法寻一个由头。这从根本上讲,与喜鹊和乌鸦的关系没有什么质的不同。
前两天遇到一位来自国家机关的专家,他毫不掩饰地对我说,“现在国家机关招录和引进了很多‘人才’,但是基本上都没有什么用处,几乎所有问题最后还是由‘引进’他们的领导决定。大家天长日久都明白了一个‘国家机密’——那就是‘领导是傻瓜’。”他看到我没有明确的态度,马上接着说“还是你们学校好啊,起码时间上比较自由。”我只好点点头,以表示礼貌。当时我对这位“专家”的高论基本上没有过脑子,更没有仔细品味,而事后闲下来的时候再想想他的话,似乎也挺有意思的,至少他揭露了一个“国家机密”。
我曾经在所谓的国家机关工作过相当长的时间,应该说那里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谈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感觉”,其实都是见仁见智,只有是否适合自己生存,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说到学校的“情况”,我想可能已经超出那位专家的研究领域——他无论是“感觉”还是“听说”,都可以归入“传统思维”的“定式”之中,或者干脆就是一种“误解”——因为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许多“学校”也是一种“国家机关”或者是准“国家机关”,其活动的准则与名副其实的“国家机关”非常相近。如果非要找学校与“国家机关”的不同,就是在学校中有一些“国家机关”已经“玩剩下的事情”这里刚刚开始实行,或者可以称为保留着“国家机关”的“传统基因”。因此,有些学者戏言——我国只有一所大学,其余的不过是这所大学的“分校”。比如,中国传媒大学就应该叫“定福庄分校”,简称“定大”。
既然溥天之下的喜鹊和乌鸦本来就是“亲戚”,那么学校的所谓“自由”就只能是某些人“思想上的自由”,或者是用“时间”换来的“空间”上的自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