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管理”
(2009-09-21 10:09:25)
标签:
数字化管理社会现象现代意识实体经济尼葛洛庞杂谈 |
分类: 学术 |
自从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出版之后,国人似乎在一夜之间改掉了轻视“数字”的习惯。“数字化”已经不是新闻媒体炒作的口号,而是成为各行各业显示其具有现代意识的标志。不仅如此,由于“数字化”的出现,对一些“实体经济”甚至人们的生活也造成了实实在在的影响。
就拿大家熟悉的“管理行业”来说吧。过去长期困扰管理者的绩效评估问题,随着“数字化”的提出和成为现实,一下子迎刃而解了——从此后,不管再出现什么类似于考核呀、排名呀等问题都将不在话下。甚至还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创造出一些符合自身条件的“考核和排名”。在这个时候,我们的管理者最应当感谢曾经教过自己小学算术的老师——正是由于老师当年的细心栽培,才成就了如今超长的数数和将其发扬光大的本领,使“数字化”渐渐成为了管理者“吃饭的家伙”——经济发展靠数字、学科建设靠数字、评估绩效靠数字……,当然,自己不论什么颜色的收入也必须靠数字。今后民间流传的用“老鼠”去形容某个特定行业的“标准答案”一定要修正一下,因为它的外延的确发生了变化。
话又说回来了,将社会现象量化为数字进行分析和研究其实并没有什么错误。就像尼葛洛庞帝先生所认为的那样,人们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离开了数字的确无法生存。但是,大家在将各种“社会现象”量化为数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所舍弃的是一种什么条件。如果忽视了这个根本的问题,那么“滥竽充数”就会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褒义词,人类的许多用于交流的基本概念都需要重新定义。与此同时,“数字化”所造就经济、学术等泡沫还会给“被数字化”了的人类带来本质的伤害。
造成这种变态“数字化”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管理机构数量巨大——这些机构的任何“作为”都有可能导致同样巨大的“数字”。再比如,管理者的人文精神缺失——没有时间、精力和心情去细化原本非常不同的社会现象……但是,不论存在哪种情况,头脑简单和行为懒惰都不应该成为管理者的最高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