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留言
(2009-09-19 10:29:12)
标签:
杀猪菜黑龙江档案当兵的人餐饮行业至理名言哈尔滨杂谈 |
分类: 人性 |
在我的个人空间里有一段留言:“哈尔滨——你给它留下了什么:酒杯相撞的美妙之声;‘咱当兵的人’激越豪迈之声;首都高级学府高知的至理名言诲人不倦之声;……遗憾的是:你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留言的时间是2009-05-26 21:40:04
在1986年的9月,我去长沙参加全国第二次档案期刊会议。在会上,认识了《黑龙江档案》的编辑王英俊。可能是因为年龄相仿等原因,我们很快成为了朋友。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我和他的工作岗位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大家的心情也会时好时坏,但是,彼此都为有这样一个朋友感到欣慰。记得在以后的几年里,他和我的另外一位朋友开始负责《黑龙江档案》,曾经到北京来发展业务,交谈之间让我感受到了一位有事业心的年轻人的理想和抱负。后来他们又把自己的“业务”发展到了餐饮行业,终因经营不善损失惨重——朋友之间发生了分歧,好象从此也离开的编辑部门,个人的身体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去年的某一天,我突然接到王英俊的电话,说他又要到北京来了。这次来的情况比较“特殊”,是女儿要结婚了——由于他自己的兄弟姐妹不多,所以需要我以“娘家人”的身份出席。这是好事情啊,我和老伴二话没说就高高兴兴地去了。在那个婚礼上,我们见到了久别的朋友,也见证了一对新人,而我更在乎的是我出现在这个场合的身份——“娘家人”,这应该是朋友的“升级版”吧!
今年的5月,我去哈尔滨讲课,又见到了王英俊,虽然他已经患病多日但精神尚可。本来他还与我约好第二天去吃哈尔滨有名的“杀猪菜”的,可是到了那个时辰,又有“官方”和“半官方”的应酬无法推辞。再加上我已经“讲了一天的话”人困马乏,去赶三个场的可能性等于零,所以非但“杀猪菜”没有吃上,还把他抓来做了我的“陪绑”。因此,我在心里总是觉得,是他欠了我一顿“杀猪菜”,而我却欠了他一份“娘家人”情义。后来,我就回到了北京,再后来,我就收到了他给我最后的留言。
我无法判断此时的王英俊能否听到或者看到我给他的“留言”,更无法知晓他听到或者看到我给他的“留言”后的心情,但是,我依然想说的是,如果我们将来还可以相见,我一定请你吃一顿“杀猪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