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空巢

(2009-08-18 10:12:05)
标签:

空巢

痕迹

光色

火车

父母

分类: 人性

南下的火车将把我带到一个叫做石家庄的城市,那里是父母的家。从严格意义上讲,那“家”已经是一个“空巢”了——父亲已去世两年,母亲已住院多日,即使将来康复出院,也只能住到妹妹家而不太可能独自居住在自己家了。

在迅速老龄化的社会,“空巢”已经逐步成为一种常态。这种状况也很难用“进步”和“退步”来解释,只能是一种自然历史的过程:出生、成长、衰老,就是人类发展的“沧桑正道”。人们把时间和空间抛在身后的同时,就意味着把衰老和“空巢”设定为“前瞻”。因此,对未来的向往,并不一定是绚丽多彩,也不一定是灰暗无光色,它很可能是多元成分的结果。

如果上推三十年,“南下乘车人”的心情会是什么样子呢?久别父母、盼望回家,好一个急切了得!总是嫌火车开得太慢呀。

其实,火车的速度变化不大,甚至还有提速的趋势。但三十年后,“乘车人”的心情发生了改变,是时间改变了其“载体”状况。等待“乘车人”的可能已经不是同样盼望子女回家的父母,而是一个寂寞的“空巢”。

然而,即使是“空巢”,也不是一个完全空旷的房间。其中还是承载着一些岁月的痕迹,一些可以使前往者产生共鸣的“痕迹”。当前往者处于这些痕迹之中,空巢就会产生非常“丰富的内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黔•生活
后一篇:医院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