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档案化
(2009-07-21 09:01:52)
标签:
政治成败得失根基学科陈水扁 |
陈水扁先生现在被羁押在台北的看守所里,他申请解除这种“状态”的请求被驳回,恐怕在接受审判之前,还要在那里待上一段时间。正是“辞去”了繁忙的公务,并且有了“一段”相对充裕的时间,陈水扁先生可以对自己以往的行为进行梳理和反思了。其实,那些所谓“腐败”问题倒不一定是需要优先“反思”的重点——因为法院马上就会对这些问题进行审理,相信在台湾这个已经“民主”的地方,法律是有自己的尊严的。我个人觉得,陈水扁先生最需要“梳理”的问题,就是他在“任期”内所极力推行的“去中国化”的成败得失——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不惜用民族根基做赌注,只能得到历史的唾弃。
虽然陈水扁先生不过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是,在社会生活乃至学术研究中,具有他这种思维方式的人并不罕见。远的不说了,就拿我们赖以糊口的“档案学科”来看,现在的确存在“去档案化”的倾向。有些“学术精英”打着发展和振兴的旗号,用一些舶来的“洋货”做装饰,将“档案学科”打扮成待价而沽的“小姑娘”,随时与一些貌似先进的学科实施“嫁接”。在这些伟大的“学术创举”进行了N个生命周期之后,“档案学科”在自己“家里”已经变得难觅踪影,成了需要保护的濒危物种。
需要说明的是,我是坚决主张学术创新的——因为任何抱残守缺、不思进取的行为都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潮流。但是,我也坚决主张,任何的发展和创新都不能抛弃自己的“根基”,在没有充分的论证和试验之前,盲目地追风和“镀金”都是缺乏理性的表现。
中国有自己的民族根基,档案学科也有自己理论血脉。不要非得等到有了“充裕的时间”的时候,才去反思“成败得失”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