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之差
(2009-05-31 20:21:32)
标签:
编辑质量敬业精神校样书脊冯惠玲 |
分类: 出版 |
淡如水的专著终于出版了,大家都为他高兴。高兴之余,有人发现在该书的封面、书脊和封底上的“丛书”被印成了“从书”。丛与从就差了一笔,语义却相差甚远——从大家庭中的一员,变为了“随从”和“家丁”。不知出版方是刻意创新还是心怀叵测,反正对于读者来说都一样——这回,打人打到了脸上。
更让人痛心的是,这家出版社居然还是我曾经工作的地方。准确地说,是我从事编辑职业起家的地方。虽然我对这家出版社近年来的“情况”有所耳闻,但如果有人当面说它的不是,自己心中还是多少有些不快——这也许就是所谓“归属感”吧。可是“感”归感,我现在毕竟已经不是那儿的人了,更是由于熟人的缘故,有些话也不便多讲。俗话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去也只好由它去吧。
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想,我是一直以编辑职业为荣的。甚至在陌生人面前,我很少讲自己一名教师,而是说“我是一个编辑”。这不是矫情,是自己在骨子就是这么认为的——编辑起码是一个体面的职业。且不说历史上的那些编辑大家都是德高望重之人,就看看我们身边的这些编辑,哪个不是为人作嫁、劳动了自己成全了别人。当自己编辑的图书和期刊呈现在公众面前的时候,一种成就感就会由心而生,使自己忘记往日的辛劳和不快。
当然,编辑也是一个辛苦的“行当”,编辑所要做到的就应该是倾注心血,一丝不苟地编辑出让读者满意的作品。正如前辈邹韬奋先生说过的:“我不愿一字一句我所不懂或不称心就随便付印。”“看校样时聚精会神,就和写作时一样,因为我的目的不让它有一个错字。”这就是编辑的工作状态和敬业精神的体现。我个人以为,这些“体现”的获得,不仅是因为有法律,也不仅是因为生活所迫,而是来源于对职业的敬畏——就像老年间讲的,头上三尺有神灵,谁也不敢玷污了这个神圣的名头。
因此,编辑质量的差距,不仅是文字的差距,更多的是敬业精神的差距。这又让我想起了历山之阳送我的一本书——在书的“后记”中,他讲到了冯惠玲教授对该书出版的支持,其大意是说冯惠玲教授在“百忙之中”为书做序云云。但是,一不小心,“百忙之中”印成了“白忙之中”——我的老天呀,那又是差了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