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婚礼

(2009-04-04 10:07:44)
标签:

奥运

婚礼

司会

世俗

耶和华

分类: 社会

周六参加了一个婚礼,这也是我第三次参加这种活动。与前两次参加的婚礼不同,这次结婚的一方是我往届的研究生,且婚礼是一个非“世俗”活动。关于前一个理由,在通常情况下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参加同一个人的数次婚礼的概率非常小。也就是说,后一个“不同”才是吸引我参加和言语的真正理由。

出乎我预料的是,婚礼并没有在非“世俗”活动的场合而是在一个饭馆举行。当然,婚礼的现场与大家经常看到的国庆招待会不同,没有“世俗”活动那样过分的渲染,而被安排成教室的模样(恕我冒昧,教堂可能也是这个样子), “会众”面西而坐——西方就像一个讲台。

婚礼在一种我很少听到的音乐中开始(因为我平常很少听音乐,所以任何音乐对于我来说都是“很少听到”的)。一队“人马”——证婚人、主婚人、伴郎、新郎、伴娘和花童——迈着奇特的步伐入场,其后是我的学生——也就是新娘——在她父亲的陪伴下入场。当大家还在赞叹新娘如何漂亮的时候,麦克风里传来了“司会”的口令——要求“会众”同唱一首叫做“这是耶和华所定的日子”的“颂赞”。歌词的大意为,这是耶和华所定的日子,我们在其中,我们在其中要高兴……。然后,“会众”在“司会”的带领下进行祷告——据说是为了“颂赞全能的上帝”。

就在这些过于“专业”活动使我等凡夫俗子兴致大减的时候,一个被称为“麦子诗班”的来自男方教会的组合献上了一首名为“爱的缘故”的歌曲。在这次婚礼上,一共有三个“组合”(来自男女双方的教会)唱了三首分别被“司会”称为献词和祝词的歌曲。我觉得,这可能是区别于世俗婚礼的“亮点”之一——与大家平日里看到的“组合”不同,这些“组合”的歌曲并不以音乐本身见长,而是为人们传递一种鲜见的真诚——也就是在这个婚礼中被反复提到的“爱”。

婚礼自然少不了证婚的环节——由一位“周老师”主持,进行“誓词、交换信物、行结婚礼、揭纱和为新人祝福”等活动。其间,穿插着上述“组合”的歌声。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婚礼名单中我的称谓是“姓名全称+老师”,而“姓+老师”则属于本次婚礼的“专有名词”——在教会中任职的人。这些老师还会在“证婚”和“读经”过程中,对新郎、新娘进行提问,其大意无非是“汝能持否”云云,并且再三强调是上帝赐予了他们的婚姻,是“爱”的力量使他们走到了一起,应该永不分离。然后,宣读政府颁发的结婚证书的内容。

婚礼当然还有各种“致辞”和“谢礼”,如“X老师”和双方父母等。其中,最令人感动的是,一双新人的“答谢礼”——他们分别面对双方的父母,没说几句就泣不成声,致使一些“会众”也泣不成声。我姑且认为,这也是一种“爱”的传递吧……

婚礼在“愿耶和华祝福你”的歌声中结束,后面是一顿“世俗”的午餐。可能是由于前者非常神圣的缘故,后者也少了许多恶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添堵•北京
后一篇:不知道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