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理想与现实

(2008-07-19 19:54:21)
标签:

第三次浪潮

现实

未来学

大学教师

托夫勒

分类: 教育

   大学刚毕业那会儿,社会上正在流行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由于我们单位有一台可以播放四分之三“制式”录象带的设备,所以我为许多单位“播放”过《第三次浪潮》的录象片。托夫勒在其激动人心的众多“未来学”设想中,有一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那就是“在家办公”。

  我想,对于当时的大多数上班族来说,“在家办公” 就意味着不用被闹钟叫起,就意味着不用挤车上下班,就意味着不用看领导的脸色,就意味着可以自由地支配时间……一句话,就意味着“理想”!而理想往往又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状态,所以它才会出现在托夫勒那位外国未来学家的口中。

有“理想”的人是快乐的,为“理想”奋斗的人是充实的。然而,大家有没有想过实现了“理想”的人又会怎样呢?

  四分之一世纪过去了,我现在的状态是“在家办公”,也可以说是理想变成了现实。正像我不只一次地宣称的那样:不用再见我不愿意见到的人,可以做我愿意做的事。

   特别是在外人看来,大学教师不用坐班,所上的课时也远远不如中小学教师,真可谓“悠然自得”。但是,实事求是地说,我现在的状态比当年“坐班”时更加紧张,工作内容几乎精确到了每个“半天”。有时连自己都不明白,这些事情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一定要做呢?我们的“理想”就是这样吗?

   事实上,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理想”也不在于“现实”,而在于“理想”变为了“现实”。作为一种向往,理想可能只适用于追求而不适用于实现——被实现的“理想”已经不是“理想”而是“现实”,“现实”一定缺乏“理想”的浪漫。因此,我们需要为“现实”设计“理想”,而不要急于把“理想” 变为“现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