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莫言作品历史感“诺奖” |
分类: 博主教育教学及校本课程集 |
刘向荣:莫言作品具有厚重的历史感,攻击莫言的人获得不了“诺奖”
作者:刘向荣(南京市宁海分校)
https://www.toutiao.com/i6987222541085557259/
莫言是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简称“诺奖”)的中国籍作家。自莫言获“诺奖”后,莫言及其作品一直备受社会和网络之争议(可喜的是中国官方不仅在政府官方网站给予报道,认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既是中国文学繁荣进步的体现,也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体现”,而且在中国历史教科书中也肯定了莫言对中国文学的贡献,高度肯定了莫言获“诺奖”这件大事)。
图表: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新华社记者 施鳗珂 编制
来源:中国政府网
中国作家莫言(中)领取诺贝尔文学奖。新华社记者武巍摄
来源:中国政府网
网络上,一些人对莫言及其作品持有什么观点呢?在网络上,有人说,莫言作品里写的仅是阴暗面,都是丑化国家丑化民族的毒草,而且莫言正是借助丑化母亲和国家,被境外敌对势力授予了“诺奖”(如此简单的话,必有很多人仿效之,但莫言仍然是获得“诺奖”的中国籍唯一作家。莫言为何获奖?莫言自己说过:“这是一个文学奖,授予的理由就是文学。我的作品是中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我的文学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风情。同时,我的小说也描写了广泛意义上的人,一直是站在人的角度上,一直是写人。我想这样的作品就超越了地区、种族、族群的局限。”);也有一部分认为莫言作品里写的那些苦难和阴暗完全是莫言撒谎瞎编,新中国历史上不可能存在过那些离奇荒唐之事。
对莫言及其作品争议的核心是文学的功能和作家的立场问题,批评莫言者认为,文学必须为社会唱赞歌,而不能写社会黑暗面,莫言具有严重的立场和觉悟问题。
举例说,莫言小说中写过母亲捡麦穗之事,网络上有人就认为这是完全不存在的事情,莫言这样写是有意丑化自己的母亲,并借以抹黑新中国。
在新中国历史上究竟有无捡麦穗这样的事情呢?估计没有经历过的那些人是想象不到的。然而,不管你是否能想象得到,上个世纪五、六、七、八十年代中国农村家庭在农忙季节于田间地头捡拾麦穗的历史事实是任何人否定不了的。
也就是说,有关捡麦穗之事,其实是完全真实的事情。记得前面我写过一篇微头条,其大意是:我小时候就捡拾过麦穗,捡麦穗是真实的过去。将捡麦穗与抹黑中国相联系完全牵强附会,纯属臆想和别有用心。
当时捡麦穗,从未想过抹黑不抹黑中国的问题。捡麦穗就是当时简单的饥饿问题和珍惜粮食问题。捡麦穗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事实,是那个生产力落后和人民吃不饱状态的历史真实。过度解读,无谓地夸大其词,上纲上线,将之提高到抹黑中国高度,恐怕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恐怕是类似于历史上晋惠帝的“何不食肉糜”,恐怕是价值观扭曲的问题。
文学是社会历史时代的产物,文学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莫言之文学作品也不例外。作家莫言历经人间沧桑,不过是采用文学这种形式以其经历和感悟展示了历史和社会的变迁,揭示了复杂的人性而已。这正像司马迁的《史记》、曹雪芹的《红楼梦》和鲁迅的《阿Q正传》那样而已(鲁迅笔下的阿Q形象至今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形象)。
如何看待莫言获得“诺奖”这件事情呢?著名作家王蒙表示:“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说明中国当代作家以及中国当代文学成就获得了世界关注。”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郏宗培说:“莫言的文学创作立足于他的故乡高密,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的乡土,以他交织着‘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现实’的众多文学作品,向世界呈现了一个‘有悠久历史、经历过波折磨难,但始终向往美好生活、肩负重轭前行的伟大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
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何建明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第一时间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也曾说:“这是莫言的喜事,也是所有中国当代作家的喜事。这是几代中国作家的梦想!”莫言获奖“这不只是对莫言文学创作成就的肯定,也是对一百多年来一代代中国作家的肯定,是对中国当代文学界的肯定。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的强大,以及世界影响力的提升。”“莫言继承了中国文学的优良传统,特别突出地按照民族讲故事的写法进行创作。现实主义的写法也是世界文学的主流,莫言正是代表了现实主义创作的方向。”
基于这些,何建明还高度评价了莫言获得“诺奖”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意义:“这些年,人们认为文学似乎边缘化。但是,包括莫言、贾平凹、张炜等一大批当代中国作家,始终在默默地关注中国社会,用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展现中国的时代、历史变迁。他们的视角、笔触、感觉,与国家的命运连在了一起。这种文学创作是严肃的,代表了文学创作的本质意义。因此,莫言的获奖,对中国文学发展意义重大。”“文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原创的最重要的部分,中国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让人重新思考并自信于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创造力,这对中国的文化建设,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记得当代中国作家余华说过:“从文学的标准来看,莫言起码可以拿10次茅盾文学奖了。因为90%茅盾文学奖的作品都比不上莫言最差的一部。”据此,可以毋庸置疑地说,莫言是当代中国伟大的小说家和文学家,其获“诺奖”就是最好的诠释。
最后,想表达一个观点:那就是莫言作品的伟大不仅在于莫言以文学方式展现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迁,描写了小人物在跌宕起伏的时代洪流中复杂的人性,而且在于莫言作品具有丰富的意蕴性,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甚至批评,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但无论如何解读和批评,解读和批评莫言的人都写不出莫言那样具有厚重历史感和复杂人性的文学作品,至于像莫言那样获取诺贝尔文学奖的概率更是几乎为零。
附录:中国作家协会对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发表贺辞
欣闻莫言先生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我们表示热烈祝贺!
在几十年文学创作道路上,莫言对祖国怀有真挚情感,与人民大众保持紧密联系,潜心于艺术创新,取得了卓越成就。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莫言一直身处中国文学探索和创造的前沿,作品深深扎根于乡土,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从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命运和奋斗中汲取思想力量,以奔放独特的民族风格,有力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想象空间、思想深度和艺术境界。莫言的作品深受国内外广大读者喜爱,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莫言的获奖,表明国际文坛对中国当代文学及作家的深切关注,表明中国文学所具有的世界意义。希望中国作家继续勤奋笔耕,奉献更多精品力作,为人类的文化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资料:
1、莫言出席诺贝尔奖颁奖仪式,http://www.gov.cn/jrzg/2012-12/11/content_2287317.htm
2、李长春致信中国作家协会祝贺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http://www.gov.cn/ldhd/2012-10/12/content_2242168.htm
3、中国作家协会对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发表贺辞,http://www.gov.cn/jrzg/2012-10/12/content_22416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