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荣:日本侵略者为何要对我同胞进行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标签:
日本侵略者南京大屠杀惨绝人寰 |
分类: 博主教育教学及校本课程集 |


今天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注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可以称南京江东门纪念馆,但不能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不能称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82年前,日本军国主义者开动兽性的战争机器,制造了震惊世界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给中国人民带来永久的伤痛。为了更好地牢记历史,真爱和平,面向未来,2014年,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5年10月9日,“南京大屠杀档案”又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南京大屠杀历史不仅变为城市记忆和国家记忆,而且也变为人类的世界记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82年的时光过去了,今天人类正进行全方位的国际合作,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然而82年前,日本侵略者为何疯狂地要对中国人民进行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呢?透过现象看本质,笔者认为日本侵略者之所以要对中国人民进行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泄私愤报复中国人民对日寇的顽强抵抗。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七七事变后,随即向中国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同年8月13日,为攻占上海,威逼中国首都南京,日军制造八一三事变,向上海及周边发动大规模进攻。上海是当时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江浙财阀云集之地,这里是蒋介石南京政府稳定可靠的财政来源之地,加之1936年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停止内战,开始进行第二次合作抗日,为此蒋介石调集70多万正规军与日寇30多万侵略军展开了大规模的淞沪会战。战前,骄狂的日军还以为战争会像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北和华北事变侵占我国华北时那样,中国军队不堪一击不经打,因此骄狂地扬言三个月就可以灭亡中国,可是没有想到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中顽强抵抗整整三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还迫使日军军部为此先后撤换了三位军事指挥官,这对于从甲午中日战争、日俄战争和九一八事变后等一系列侵华战争以来一直所向披靡的日本皇军来说自然是很没有面子的事情。为了找回日本帝国军人所谓兽性野蛮的面子,激发士兵的作战意识,给中国人以所谓的“教训”,日军攻陷上海占领南京后,随即进行了野蛮的南京大屠杀。可以说制造南京大屠杀进行屠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有一些中国士兵脱下军装混在居民里也是日本进行屠杀的借口),有日本侵略军泄私愤报复中国人民对其进行顽强抵抗的因素在里面。
二、企图瓦解威慑中国政府及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七七事变后,日本首先发动八一三事变,日军调集30多万精锐部队,大举进攻上海,原本希望在上海附近,消灭中国军队主力,进而迫使中国政府屈服投降。然而,仅仅一个淞沪会战,日本上海派遣军就苦战三个月,而且损失相当惨重。不仅如此,基于南京当时是当时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首都,国际观瞻所系,又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所在地,日本侵略者认为攻陷南京和屠城极具特殊的政治意义,加之日军占领南京后,中国军队进行的南京保卫战,日军又遭到中国驻军的顽强抵抗。为了尽快瓦解中国政府及人民顽强抵抗和抗日决心,减少日军大量的伤亡,日本侵略者认为占领中国首都南京并进行屠城和大屠杀,不仅可以有效打击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士气,瓦解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进而达到迫使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屈服投降的目的,而且还可以威慑中国军队及中国人民,摧毁他们的反抗意识,迫使他们放弃抵抗,减少日本侵略者在战场的巨大伤亡以及日后中国抗战的有生力量。
三、日本法西斯长期军国主义教育的必然结果。19世纪中期,日本原本是幕府统治下的闭关自守的落后的封建国家,受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侵略,幕府统治的危机加深。随后日本发生以中下级武士为基础的武装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封建统治,确立了明治天皇的统治,进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明治维新现代化改革。自从进行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不仅迅速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因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强大起来的日本迅速走上了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军国主义思想深入日军灵魂。日本军人在古代武士道(“武士的行为规范”)精神的影响下,为了表达对效忠天皇,进行所谓的“圣战”和“大东亚共荣圈”,在入伍前就一直接受浓厚的军国主义教育,其中残暴和掠夺(对所谓“敌人”及其国家而言)以及道义上的强制性(对日本军人而言,没有完成军事任务就要当众剖腹自杀)为日本军事训练之核心。通过这种教育,日本军人培养了心目中只有天皇和军部才是至高无上的思想,为主人效忠而死是军人一生中至高无上的荣誉,无论何人,只要阻挡日本皇军的脚步,都应该被无情地杀戮。可以说,长期军国主义教育使得日本军人攻占南京后人性丧失,兽性大发,完全脱离了人类行为的基本规范,因而制造南京大屠杀时丧失了人类的良知。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回顾历史,追溯原因,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牢记历史,汲取历史的教训,珍爱和平,面向未来。但愿日本侵略者深刻反思,真诚悔罪;但愿人类不再由战争,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9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