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荣:极简“华夏”概念含义

标签:
华夏概念含义 |
分类: 博主教育教学及校本课程集 |
https://www.toutiao.com/a1650101250931715
https://p9-tt.byteimg.com/img/tos-cn-i-0022/18cfeb3894c947cdb753b1bb72452343~noop_640x828.jpeg
https://p9-tt.byteimg.com/img/tos-cn-i-0022/78ede823b6004dad8dac9fe3961b508c~noop_640x521.jpeg
“华夏”一词是个古老词汇,今天仍然在使用,有时可谓熟视无睹,但细究起来,该词汇是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华夏”一词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如何解释该词汇中的“华”和“夏”呢?这当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历史问题。
“华夏”的另外一层含义是指华夏民族所居住的我国广大中原地区或有中原地区生活方式的地方。当然最初主要指今河南中原地区一带(另一说是华夏系周人自称,周人发祥于陕西关中,故华夏最初之地是周秦旧地陕西),随着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和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后扩展为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再随着秦始皇统一中国和汉武帝开疆拓土,扩展为以今天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为主的广大地区,再后来随着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中国”范围的扩大,华夏又发展为包括我国全部的领土,成为我国的古称。
“华夏”一词究竟如何来的呢?“华夏”又是何意?“华夏”也称“夏”或“诸夏”,“华”与“夏”曾相互通用,两字同意义反复,“华”即是“夏”,如《左传》记载孔子语:“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二字何时连用?据记载,“华夏”一词连用,最早见于周朝《尚书·周书》记载:“华夏蛮貊,罔不率俾。”其含义《左传》这样记载:“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饰之美谓之华”。《书经》记载为:“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尚书正义》注为:“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
由此可见,从字义上来讲,“华”字有美丽之含义,“夏”字有盛大之意义;古人以服饰华采之美为华;以疆界广阔、文化繁荣以及文明兴盛为夏(有关“华”和“夏”字来历,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有人认为“夏”是从夏水即汉水而得名,“华”是因为玫瑰花之“花”或华山之“华”而得名。另《说文解字》则这样解释:“华”意为荣(华部);“夏”意为中国之人(部),古时华夏族居住于中央之地,古习称为中国。)。最初的“华夏”一词,实际上指的是古代中国生活在中原地区且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高度发达的民族。该词不仅具有地理层面和民族层面的含义,而且还是一个文化文明概念,具有深厚的文化文明层面的含义,也即“华夏”最初不仅是地理、种族或民族之区分,而且还是文明先进与落后之区分。
综上所述,看来“华夏”一词的确是一个非常美好的词汇,正因为如此,该词汇与另一个美好词汇——“中国”并称,后合二为一,变为今天大家都熟知的“中华”一词。君不见继古代中国之后,近现代的中国——“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中华”不就是“中原”(或“中国”,古代“中原”与“中国”相同)和“华夏”两个词汇的第一字组成的合词嘛。
参考资料:百度“华夏”词条。
注:本小文2019年11月13日以《“华夏”之含义及其解释》为题首发于头条@京师大学堂微头条,现加以修改,以《极简“华夏”概念含义》为题,再发于新浪博客推荐博主的博客——两宁两京的博客,欢迎赐教!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