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荣: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管辖

标签: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西域管辖 |
分类: 博主教育教学及校本课程集 |
刘向荣: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管辖
作者:刘向荣(南京市宁海分校) 来源:两宁两京的博客
前面讲过西域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始于西汉时期,其标志是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的设立,自此西域也即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历代中原王朝都把西域视作故土,行使着对新疆地区的管辖权。那么,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中原王朝究竟是如何管辖西域地区的呢?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管辖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继秦汉之后出现的重要历史时期,该时期我国虽然处于政权并立和国家分裂的状态,但西域和中原地区的联系不仅没有中断,而且还继续沿袭汉朝旧制并有所创新。
1、220年曹魏政权取代东汉后,一方面,在西域地区设置西域长史和戊己校尉,管理西域事务。另一方面,先后册封西域多个地方政权首领,以进行对西域地区的管辖。例如,222年,曹魏政权册封车师后部王壹多杂为“守魏侍中,号大都尉”,“受魏王印”等。基于中原地区先进的文明,西域各地方政权不断派遣使者到洛阳朝贡,据史料记载,龟兹、于阗、康居、乌孙、疏勒、月氏、鄯善和车师,均像汉代一样保持朝贡。
2、265年建立,280年灭东吴,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短暂统一的西晋王朝仍沿袭曹魏旧制,在今新疆楼兰设立西域长史府,管辖西域;在高昌设立戊己校尉,领导屯田戍守;同时,西晋继续册封西域鄯善、焉耆等地首领,通过册封,进一步管辖新疆地区。
3、西晋灭亡后的十六国时期,西域为河西凉州地方割据政权管辖。前凉、前秦、后凉、西凉和北凉先后统治着西域,以汉族为主体的高昌地区建高昌王国,实施郡县制,按照内地郡县制度管理。
总之,秦汉以后至隋唐以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继续沿用了汉朝开辟的治理西域的管理体制,但也有所创新,那就是开始引入郡县制治理西域。
二、隋唐时期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管辖
隋唐时期,特别是唐朝开辟治理西域新模式,在西域广大地区建立起系统的管辖和治理机关,大大提升了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管辖和治理,在维护西域社会稳定和保障丝路安全畅通的同时,有力促进了新疆开发与经济发展,进一步密切了西域同中原地区的紧密联系。
(一)经过魏晋南北朝的政权分立后,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在将青海地区纳入中央政府管辖后,随后西域各地方政权纷纷到中原王朝进行朝贡,希望中央王朝来加强管辖,为此,隋朝中央政府专门设置了西域校尉,管理西域事务(具体由称雄西域并臣属隋朝的西突厥负责处理有关西域的事务)。
(二)隋王朝因暴政宛如秦朝一样,很快灭亡并被公元618年建立的唐朝取代。唐朝在我国历史上强盛著称,唐消灭各地的格局势力统一全国后,采取多种措施,大力经营西域,加强了西域诸地与祖国内地的联系。具体表现为:
1、618年,唐朝建立后大力经营西域。630年后,唐朝在新疆东部陆续设置西伊州(后改为伊州)、西州和庭州,共辖12个县,县下设有乡、里,实施与内地一致的治理制度。
2、唐太宗统治时期(640年),唐朝中央政府在今新疆地区设置安西都护府(658年改为安西大都护府),全面确立了对西域的统治地位。
3、武则天统治时期(703年),唐朝中央政府又在天山以北设置北庭都护府(709年升格为北庭大都护府),与安西都护府分治管辖西域。
4、唐朝在西域东部地区实行与内地一致的州县制,与西域东部地区的州县制不同,对西域西部广大地区则实行羁縻制度。这些府、州的都督、刺史均由部落原首领担任,可以沿用原来统治机构,按照其部落习惯统治所辖区域;其官位世袭,但必须接受唐中央政府册封。7世纪中叶后,唐朝设立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大军镇,即安西四镇,强化治理。
总之,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时期,唐朝中央政府分别设置安西都护府(共辖22个都督府、118州,管辖着天山以南、葱岭以西广大地区)和北庭都护府(共辖23个都督府,管辖天山以北至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广大地区),管辖西域天山南北地区。
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既是唐朝在西域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又是唐朝在西域的最高军事指挥机构。有趣的是我国大诗人李白就出生在安西都护府所辖的“安西四镇”之一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
综上所述,自汉朝将西域纳入中国版图后,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尽管出现过分裂割据状态,但仍然延续汉朝管辖西域地区的惯例,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发展,从而进一步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管辖,密切了中原地区与西域的密切联系。
参考文献:许建英:《新疆与祖国内地一体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人民网—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