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5)班唐悦汪思涵:蔡伦造纸的故事
(2019-02-22 19:14:19)
标签:
蔡伦造纸故事 |
分类: 学生历史小文章集锦 |
初一(5)班
唐悦 汪思涵:蔡伦造纸的故事
作者:南京宁海分校
初一(5)班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341863900440618
很久很久以前,文字是刻在甲骨上,或是写在竹简、丝绢上的,这些材料有的十分笨重、有的十分昂贵,给人们造成了许多不便。
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有些人便开始使用一些较为便宜的植物纤维造纸,可这种纸看起来十分粗糙,书写起来仍然很不方便。到了东汉时期,有个叫蔡伦的宦官下定决心为人们寻找一种实用的造纸方法。
蔡伦经常到河边,观察妇女们洗蚕丝和抽蚕丝的“漂絮”过程。他发现好的蚕丝拿走后所剩下的破乱蚕丝,会在席上形成簿簿的一层东西。有人就把它晒干,用来糊窗户、包东西,或是用来写字。
他到造纸的作坊,向造纸的工匠们请教,渐渐地了解和掌握了造纸的基本过程。为了造出既省钱又容易书写的纸,蔡伦采用了树皮、麻皮、破布、废渔网等常见材料,把它们捣碎,做成纸浆。
蔡伦天天试验,月月试验,整天把自己弄得脏兮兮的,周围的人看到他的样子,都把他当作怪人,不愿意接近他。可他从不理会那些异样的目光,依旧埋头研究他的造纸新方法。
他采用“漂絮”的方法,用席子去捞那些纸浆,捞出来的纸浆就会在席子上形成簿簿的一层,晒干后就成了纸。
经过日日夜夜的努力,蔡伦终于成功了。他造出了价格低廉、便于携带和书写的纸,这一伟大发明被后人列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这个故事告诉我一个道理,做一件事要想成功,首先必须要有做好这件事的决心,还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