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荣:修建少林寺:孝文帝不为人知的另一贡献
作者:刘向荣(南京市宁海分校)
来源:历史教学交流网(刘向荣的博客)
http://blog.cersp.com/index/2924632.jspx?articleId=23099496

孝文帝是我国北魏时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以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促进我国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孝文帝改革而光耀史册。其实,孝文帝的另一个重要贡献也同样影响深远。那就是作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刹和少林拳法发祥地的少林寺也是因为他才得以建立的。
北魏太和年间(孝文帝年号),印度僧人跋陀沿着古代东西方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经过西域诸国,来到北魏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喜好佛法的孝文帝为跋陀在平城“别设禅林,凿石为龛”(“石龛”又称“石窟”,是和尚们坐禅场所),给予供奉。
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为了进一步推行“汉化政策”,不顾鲜卑守旧势力的反对,毅然下令迁都洛阳,跋陀也随之南迁。到洛阳之后,孝文帝又为跋陀设立了以供禅修的“静院”,但是跋陀喜欢清净,却不断前往嵩山隐修。于是第二年,孝文帝又下令在河南嵩山又为跋陀修建新的寺院,因这座寺院坐落于嵩山少室山密林之中,故而称少林寺(跋陀是少林寺的创立者和第一位住持)。

少林寺是中国禅宗的发源地,也是名扬世界的少林拳法的发祥地。它的建立,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佛教和中国武术的发展。“吃水不忘挖井人”,今天我们在为祖国佛教文化和中华武术骄傲的时候,不应该忘记这位伟大的政治家为少林寺诞生所做的重要贡献。
注:原文首发于”历史教学交流网(刘向荣的博客)“,经过简单修改配图后又发表于”两宁两京的博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