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世界古代史复习设计
(2017-12-26 17:31:08)
标签:
转载 |
分类: 初中历史复习资料集 |
一、东西方文明之源
|
东方文明(亚非文明) |
西方文明 |
||||
地域特点 |
大河流域 |
以海洋为中心 |
||||
东方文明代表 |
从西到方的文明区域: 古代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古代印度文明、古代中国文明 |
古代希腊文明 古代罗马文明 |
||||
|
时间 |
地区 |
大河流域 |
文明 |
古代希腊文明 |
古代罗马文明 |
古代埃及文明 |
公元前3500年 |
非洲东北部 |
尼罗河 流域 |
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象形文字) |
1.雅典城邦:公元前6世纪,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 2.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3.伯利克里改革: 政治方面:全体成年男性可以参加政治。 4.最高的权力机构——公民大会 5.雅典是奥运会的发源地。 |
1.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成立。 2.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罗马与迦太基进行三次战争——布匿战争。 3.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 4.公元前27年,屋大维成为皇帝,罗马帝国成立。 |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
公元前3500年 |
亚洲西部(新月沃地) |
两河流域 |
汉谟拉比法典 世界上古代第一部成文法典 (楔形文字) |
||
古代印度文明 |
公元前2500年 |
亚洲南部 |
印度河 流域 |
种姓制度 (四个等级) 佛教的诞生地、 阿拉伯数字 |
||
古代中国文明 |
公元前2070年 |
亚洲东部 |
黄河流域和长江 流域 |
甲骨文、故宫 |
||
共同特征 |
亚非文明位于北纬20——40度之间的大河流域。 |
二、古代史三次著名的改革
改革名称 |
国家 |
时间 |
内容 |
影响 |
伯利克里改革 |
雅典 |
公元前6世纪 |
政治:扩大公民权利,全体成年男性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 文化:鼓励学术研究,重视教育。 |
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 |
大化改新 |
日本 |
公元6世纪 |
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封建国家,以才选官;经济上:部民转为公民,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
查理马特改革 |
法兰克王国 |
公元6世纪 |
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
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 |
三、古代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文明交流与融合的形式 |
暴力冲突(战争) |
和平交往 |
事例 |
1.希波战争: 公元前5世纪 波斯帝国三次出征希腊,希腊取胜。(马拉松比赛) 2.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公元前4世纪 建立欧亚非三洲大帝国,定都巴比伦 3.罗马帝国的扩张:
公元2世纪 |
1.阿拉伯人把印度梵文字头表示的数字传到欧洲,称阿拉伯数字。 2.马可波罗来华: 元朝时意大利的马可波罗来到中国《马可波罗行纪》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 3.其他的和平交往的事例: 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郑和下西洋 |
认识 |
1、战争征服一方面充满着暴力,给被征服地区造成伤害,另一方面,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2、在古代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中,暴力冲突与和平都促进了文明的融合,但和平交往是文明交流的主流。 3、既要提倡多元化并存,又要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在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中增进了解,减少隔阂;坚持学习、借鉴和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 |
四、三种古老的文字
象形文字
楔形文字
腓尼基文字
甲骨文
五、三大宗教
|
佛教 |
基督教 |
伊斯兰教 |
道教 |
背景 |
古代印度社会矛盾尖锐,等级森严 |
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到来” |
7世纪,阿拉伯半岛四分五裂,尚未完成统一 |
/ |
时间 |
公元前6世纪 |
1世纪 |
7世纪 |
东汉时期 |
地点 |
印度 |
巴勒斯坦地区 |
麦加 |
中国 |
创始人 |
乔达摩悉达多 |
耶稣 |
穆罕默德 |
张陵 |
教义 |
众生平等,消灭欲望,刻苦修行,忍耐服从 |
耶稣就是救世主,叫人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
号召大家都信仰惟一的神“真主”。 |
主张修身养性,清净无为,以求得道成仙 |
传播 |
公元前3世纪,开始传播,向北、向南传播 |
4世纪,罗马皇帝将基督教定为国教,促进传播,后传遍全欧洲 |
中世纪,传到亚洲其他地方和北非等地 |
/ |
经典 |
《金刚经》 |
《圣经》 |
《古兰经》 |
/ |
节日(习俗) |
|
圣诞节 |
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 |
/ |
建筑 |
少林寺、白马寺、布达拉宫 |
巴黎圣母院 |
麦加大清真寺 |
道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