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荣:涉及秦朝的两个时间计算问题
作者:刘向荣(南京市宁海分校)
来源:两宁两京的博客
想到计算,一般联想到的数学学科,其实,历史学科也是有计算的。在学习教育部统编初中历史教材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时,我在引导学生学习秦的暴政导致秦末农民战争最终促使秦朝灭亡后,向学生提问:自称“始皇帝”的秦始皇有没有把自己的江山传之万世?在学生答出“没有”后,我继续提问:秦朝二世而亡,秦朝是一个短命王朝,请计算一下秦朝究竟存在多少年?秦朝灭亡离我们今天已经有多少年了?
听到我的提问,学生们都忙碌着计算起来。要想计算秦朝存在多少年这一问题,当然要知道秦朝建立和灭亡的时间。于是学生们都在忙着先找秦朝建立和灭亡的时间。
有关秦朝灭亡的时间,本课刚刚学过,那就是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开始领导反秦起义分别与秦军作战。就在项羽率军在巨鹿与秦军主力鏖战时,刘邦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公元前207年,在刘邦起义军的包围下,扶苏的儿子、死去的秦二世的侄子秦王子婴仅继位没多久就被迫出城投降,秦朝就覆亡了。有关秦朝建立的时间已经在第9课《秦统一中国》学习过了,学生通过记忆或查阅前一课所学,明确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秦朝的建立于公元前221年。
在搞清楚秦朝建立和灭亡的时间后,有关秦朝存在的时间和秦朝灭亡距离我们今天的时间,学生们的答案很快就出来了。秦朝究竟存在了多少年?应该说,既然秦朝建立和灭亡的时间都是很清楚的,秦朝究竟存在多少这一问题也应该没有问题。那就是拿公元前211年减去公元前207年所得到的时间。如何计算公元前的两个时间差问题就如同计算两个公元后的时间差一样,比如从1937年至1945年为中国全面抗战的八年,八年这一时间显然是1945年减去1937年得出的。公元后的这种计算方法也适用公元前的两个时间的计算方法的。
但秦朝灭亡距离我们今天多少年了,有很多学生计算出的结果是2224年。显然这一结果是拿今天的公元后2017年加上公元前207年计算出的。秦朝灭亡距离我们今天究竟是多少年?套用计算两个公元前或公元后的计算方法还能行的通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在历史学习中,众所周知,公元前和公元后是两个表示历史年代的重要符号。这种表示方法是以传说中耶稣诞生年为公元元年(公元1年)。在这以前发生的事,由元年开始向前推算,称为公元前××年;在这以后发生的事,由元年开始向后推算,称为公元××年。但是历史的年代尺毕竟与数学上的数轴是不同的,其原因是数学上的数轴有0这一数字,而历史的年代尺度却没有0年这一段时间,也就是公元纪年法无公元0年。
于是,在计算涉及跨公元前后的人物或事件的年代问题时,与单纯计算公元前或公元后的人物或事件的年代的计算方法是不同的。那就是单纯的计算公元前或公元后的人物或事件的年代的计算方法是拿大的数字减去小的数字,而跨公元前后年代的计算则不能按照数学上的正负数的概念来计算,它的正确的计算方法是“两者相加减去1”,也就是在计算出的年代总和上减去一年。
据此,计算秦朝灭亡距离我们今天2017年的时间应该是拿秦朝灭亡的公元前207年时间加上今天2017年的时间再减去1才对,也即是:2017+207-1=2223年。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指出:“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时间是历史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也是正确反映和表达客观历史不可或缺的基本坐标。基于历史本身就是一个时间的序列,课程标准也将正确地计算历史年代作为初中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得出: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也存在着有趣的数学计算问题。为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历史时间的计算问题。
2017年11月14日下班草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