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荣:比较法是学生学习历史概念的金钥匙
(2017-11-09 17:29:31)
刘向荣:比较法是学生学习历史概念的金钥匙
作者:刘向荣(南京市宁海分校)
来源:两宁两京的博客
历史概念是历史思维的细胞,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受初中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影响,有很多抽象的历史概念学生难以真正的理解。如何帮助学生掌握这些艰深而抽象的历史概念呢?比较法就是其中重要方法之一。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法是学生学习历史概念的金钥匙,在比较中,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无疑是有助于初中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学习的。
举例说,在学习教育部统编初中教材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始皇采取的“郡县制”概念时,教师就可将之与前面学过的西周的分封制相联系,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尽管两者都是中国古代基本的地方行政制度,但它们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
西周的分封制与当时的宗法制紧密相连,以血缘关系为基础;而秦朝郡县制下的郡县则按地域划分,与血缘关系无关。西周分封的诸侯和卿大夫是世袭的,并且是有封地的;而秦朝郡县制下的官吏则是由皇帝任免调遣的,官位不是世袭的,且官员是只有俸禄而没有封地的。西周分封制虽然也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扩大了其疆域,但分封制下的诸侯国其独立性是很大的,这容易发展为分裂割据势力(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就是其必然结果);而秦朝郡县制下的郡县则是从属于中央政府的地方行政机构,此制度是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的。
综上比较,我们发现两者的最主要区别实际上是中央对地方的制约关系及其地方权力的大小问题。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一条线索,不管是西周的分封制,还是西汉初年刘邦和明朝初年朱元璋的分封,都没有很好解决这一矛盾。秦朝郡县制取代西周时期的分封制,是官僚政治取代世袭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较好解决了中央和地方权力的矛盾,有利于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017年11月9日草书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