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薛永武:【国学智慧•论语】孔子论君子与小人
(2017-11-02 16:48:39)
标签:
转载 |
分类: 教学问题及教学资料 |
“君子”与“小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经常使用的两个概念,一褒一贬,泾渭分明。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孔子就指出要做君子,不要做小人。在孔子看来,君子是像老师一样有理想人格的人,要言符其实,应该具有社会自然感。
【原文】
2.11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评析】
“温故而知新”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教学名言,这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要贡献。他认为,通过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知识。这一学习方法表面看起来比较简单,但其实质上却具有哲学的意味。因为从价值论哲学的角度来看,相对于一个学习的人而言,你过去学过的知识本身虽然没有变,但是你自己却每天都在不经意间自觉比自觉地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人作为认识主体一变,客体的知识虽然不变,但二者的认识关系也会变化,认识关系发生变化,知识的价值就要变,学习者就会对过去所学习的知识产生新的认识和理解,并且由此达到“知新”的目的。因此,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只要我们不拘泥于旧的知识,就有可能从旧知识中感悟、理解和创造新的知识。我们如今重新学习国学,就一定能够从经典中获得新收获,也是这个道理。
【原文】
2.12 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评析】
在物质产品中,一般而言,某个具体的器具只有一种具体的功能,而君子则与一般的器具不同,应该是复合型的专家,具有多种能力。
孔子本身就是一个正人君子,因此,孔子心目中的君子应该具有理想人格,绝非凡夫俗子,君子应该担负起治国安邦的重任。为此,君子要具有优良的综合素质和多种能力,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应该具有外交才能,不辱君命。所以,孔子说,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应该像一个具体的器具那样只局限于某个方面的作用,君子要通观全局、领导全局,成为卓越的领导者。
【原文】
2.13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
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
【评析】
孔子这里理解的君子,是指做人要先行后言,意思是说行重于言。做人要有道德修养、博学多识,君子不能只说不做,而应先做后说。只有先做后说,用行动说话,才可以取信于人。
【原文】
2.1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评析】
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小人喜欢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君子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
我回顾我半生的工作经历,自以为豪的是既无帮无派,又有帮有派。所谓无帮无派,是说自己从来不搞小集团活动;所谓有帮有派,是指以正义为帮,以全局为派,在许多重要问题上,都是顾大局,识大体,以事业为重。
君子不能与小人一般见识,君子应该有大格局,而小人则唯利是图。历史是一面镜子,你的历史将会客观地保存在这面镜子里。如其做一个“常戚戚”的小人,不如做一个“坦荡荡”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