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设计在成功学和人才开发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引路导航的作用,因此,学会生涯设计,科学地对自己进行生涯设计,这是促进人才开发的重要举措。孔子作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的生涯设计理论对于我们今天认识人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生涯设计,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原文】
2.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自立;四十岁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评析】
孔子这首先肯定了自己从15岁开始立志学习的人生经历;其次,把人生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三十而立”,即到了30岁的时候,能够自我确定人生的职业,自立自强,养家糊口;再次,孔子在肯定“三十而立”的基础上,对人生的每十岁年龄作为一个发展阶段进行了评述,每个阶段都具有各自阶段的不同特点。
古代人的寿命没有现在这么长,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代,三十岁就已经度过了人生的将近一半了,所以必须立起来;四十岁已经具有比较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经验,应该具有明辨是非的认识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十岁时,对于自己的人生事业已经具有了基本的理解和认知,能够清醒地自我认知,不再沉溺于幻想,而是脚踏现实,安心立命,顺其自然;六十岁时,听到各种言论不再偏信则暗,情绪激动,而是兼听则明了,用现在的时髦语言来说,就是具有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已经达到“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境界了;七十岁在古代已经是高寿了,对于人生此前的几个阶段而言,这时的人生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处变不惊,自由自在,即使随心所欲,客观上也不会越雷池一步,体现了人生对必然的认识和超越,进入到哲学所说的自由境界。
当然,社会的复杂性以及人类生命的有限性,一方面社会越发展越进步,但另一方面,无论是社会问题还是自然界问题,仍然有大量的未知需要我们去探索。也就是说,孔子虽然说“四十无惑”,但我们即使到八十岁,也不能说自己已经无惑了;即使到了五十岁,虽然可以安身立命,但不能听天由命,因为你仍然可以大器晚成,实现人才开发的“摩西老母效应”。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虽然“老冉冉其将至兮”,但人活到老,人才就应该开发到老,方不虚度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