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任鹏杰:价值引领是中学历史教育的灵魂

(2017-08-14 19:06:33)
标签:

价值引领

中学历史教育

灵魂

分类: 教学问题及教学资料

任鹏杰:价值引领是中学历史教育的灵魂

 

 作者:任鹏杰(《中史参》主编)

来源:《陕西教育[综合]2013年第6

转载自:陕西教育厅  

http://www.snedu.gov.cn/sxjy/234/201307/10/2065.html

 

近年来,历史学家在各种有关中学历史教育学术研讨会的场合,凡被中学历史教师问及我们在课堂上应该怎么做才好时,几乎异口同声用把真相告诉学生就行了一句话来回答。言下之意,只要学生在课堂上学到史实性知识就可以了。这是历史学家对中学历史教育较为普遍的倾向性看法。这一观点用在历史教育上是颇有疑问的,至少对于历史教育来说,它是不完备的。因为它缺乏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目的要素,那就是价值引领。
  
那么,究竟什么是价值呢?我想,抓住核心关联词应该应当,来解读,无论说得复杂还是简单,就都不会太过离谱。复杂一些说,作为一种概念,价值包括有意识的主体视为应当的一切态度、判断、影响与行为偏好。简单一些说,可以一言以蔽之,价值观是指什么是人们认为应该的
  
为什么在历史教育中,我要强调价值观很重要,它与史实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呢?至少有如下几个理由。
  
第一,教育的对象是,学习者作为,其健全成长才是教育的目的,知识等其他一切都只是手段。历史教育并不例外于这个教育的真义。史实若是纯粹的知识,它就只关乎的判断,不以应该判断做引领,学习者面对的历史无疑是善恶、美丑、对错、是非混杂不堪的一堆乱麻,究竟什么应该什么不应该,是无从分辨的。如此,果真放弃对历史的价值观照,那就无异于放弃对学习者成长的引领、帮助和促进的责任。
  
第二,无论是历史教师还是学生,世间一切人要更好地生活,价值观是如影随形的必备要素,何况的教育?教育的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怀特海语),对生活主题作价值观照,乃是教育的内在诉求,也是生活在理论与实践上配合的一种天然需要。谁不期望,在生活上拥有一种可以清晰辨识什么应该什么不应该的能力呢?
  
第三,服务现实人生,不只是历史教育的核心,其实也是历史学在更高层次上的核心主题,两者都因此而无法抹杀价值观对历史和人生的帮助。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就是指人活着必须反思、判断生活中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综而观之,历史教育与历史学,必因服务人生的一致宗旨,而在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并重、应该相得益彰这一点上交汇,两者无不既要(事实),也无不又要应该(价值)。
  
中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十几年来,历史教育界的变化不可谓不大,非常可喜的进步是在观课、评课时,很多同仁开始关注课堂的灵魂,也就是说有了非常强的教学目标意识。不过,在灵魂目标的定位上,人们是有分歧的,况且对课堂灵魂是何物都弄不明白,于是只能各说各的、莫衷一是。
  
那么,历史课堂的灵魂究竟何在呢?不在别的,恰在于价值引领,恰在于通过对价值的争鸣、协商和共享。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习知识、学习做事、学习做人和学习共同生活理念,其实也是课程改革的宗旨。新课程倡导互动探究合作学习,不正是要以历史事实为前提协商价值?倘若不是,那学习就局限在史料和史实等知识性的东西了。如此学,那么历史教育还有什么活力可言?
  
历史价值是随历史事实而伴生的,历史价值与历史本身一样,惊人地多元、多样、多态。因此,对历史价值的理解,若没有历史意识和正确史观作指引,就很容易出错。历史教师要作好价值协商教学,我以为应该:第一,寻找价值(鉴赏价值)——定好课程和教学的价值目标,学生知道应该学到的;第二,传承价值(守望价值)——守望人类善美真等永恒价值,学生懂得必须坚守的;第三,转换价值(创造价值)——诊断价值健全与不健全状况,学生明白应该改变的;第四,均衡价值(兼容价值)——比较多元价值从中汰劣择优,学生确知必须兼容的;第五,协商价值(共享价值)——讨论价值认同与认异的可能,学生明白可以共享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