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如何学习三次科技革命
(2016-12-20 08:56:37)
标签:
转载 |
分类: 初中历史复习资料集 |
当代世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其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而且三次科技革命的史实极易混淆,中考经常重点考查这些内容,题型多样,如选择题、材料题、问答题等。我们在复习时可以采用表格学习的方法,来梳理知识,形成对三次科技革命的整体认识。也可以通过对比的方法来学习,加深对三次科技革命的理解。还可以分析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以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一、表格梳理
|
工业革命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第三次工业革命 |
|
开始时间 |
18世纪60年代 |
19世纪70年代 |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
|
理论基础 |
牛顿的力学 |
电磁感应原理 |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
|
开始国家 |
英国 |
美国、德国 |
美国、苏联等 |
|
主要标志 |
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应用 |
电力的发现和广泛应用 |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
|
主 要 成就 |
新动力机器 |
蒸汽机 |
内燃机 |
|
新能源 |
煤 |
电力、石油 |
核能 |
|
新交通和通讯工具 |
火车机车、轮船 |
汽车、飞机、电话、电报。 |
移动通讯(手机) |
|
其他发明 |
珍妮机、飞梭 |
耐用碳丝灯泡 |
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突破 互联网、克隆技术。 |
|
人类进入的时代 |
蒸汽时代 |
电气时代 |
信息时代 |
|
历史影响 |
主要影响 |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
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
|
共同影响 |
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世界各地联系日益密切,经济超全球化方向发展。 日益改善着人们的生活。 |
|||
历史启示 |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2.国家经济的发展要抓住机遇,不要固步自封。 3.大力发展科技的同时,应扩大市场经济,筹集科技发展需要的资金,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
二、对比三次科技革命的异同
1.相同点
(1)都手动本国政府的重视。
(2)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国家机构开始和垄断组织相结合;地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后结构的变化,以及人们日常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的变革。.
(3)都对世界格局产生巨大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了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第三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4)从经济上看,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
2.不同点
(1)第一二次工业革命都有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二战期间,延续至今。
(2从发明者看,第一次科技革命是劳动者以经验和技能为先导,发明成果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明者多是发明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
(3)从发源地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展开;第二三次工业革命则是多源的。
(4)从突破口看,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工业革命以重工业为突破口;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军事工业为突破口。
三、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近代工业产生(或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或中国资本主义产生)。
2.第二次工业革命
(1)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3.第三次科技革命
(1)新中国的科技与第三次科技革命密切相关。中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2)改革开放后,科技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