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考专题复习一 ——中国古代政治史(强化训练)
(2016-11-21 18:36:15)
标签:
转载 |
分类: 初中历史复习资料集 |
【专题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父系氏族公社后期,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生活不平等
C.阶级的产生
2.下列历史事件中,导致王朝更替的是
3.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封建制度得以确立的直接途径是
A.发展地主经济
C.变法或改革
4.下列项目中不属于秦始皇统治时首创的是
A.中央集权制度的封建国家
C.建立郡县制度
5.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哪一项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A.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D.局部统一,为大统一创造了条件
6.
隋唐两朝在加强中央集权制度方面的共同之处是(
A.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C.派文臣做地方官
7.你能指出下列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政权并列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北宋
A.
8.成吉思汗的主要历史功绩是
A.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
C.建立行省制度
9.下列历史现象与宦官专权无关的是
C.唐末政治混乱
10.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③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11.“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等盛世局面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A.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C.整顿吏治
12.王安石变法属于
C.封建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 D.一种旧的社会制度转向新制度的改革
二、材料解析题(第13题7分,第14题8分,共15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有向天子纳贡、随从作战、定期朝见的义务……
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实施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这一制度的实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3)在后来的封建王朝中,因为实施这种制度引起了什么历史问题?
14.阅读下列材料(均出自教材):
材料三
回答:
三、问答题(第15题7分,第16题6分,共13分)
15.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也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你对此持什么看法?
16.“得人者昌,失贤则亡”,试结合唐太宗至唐玄宗时期百余年间用人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经验教训?
参考答案
一、
1.B
二、
13.(1)西周的分封制;目的是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2分)
14.(1)避免宰相专权;便于集思广益。(2分)
三、
15.①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但都不全面。(1分)②比较全面、准确的看法是秦始皇既是千古—帝,同时又是历史上少有的暴君。(1分)③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混战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货币、文字等,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他对中国历史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称他是千古一帝。(3分)④但秦朝建立后,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严酷的刑法,给人民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和灾难,“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极大损失。因而他又是历史上少有的暴君。(2分)
16.①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听取规劝,调整统治政策,出现“贞观之治”。②武则天重视人才,任用贤臣,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③
唐玄宗统治前期,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宋璟为相,出现“开元盛世”。④“开元”以后唐玄宗用人失当,任用奸诈的李林甫、杨国忠为相,酿成“安史之乱”。(4分)经验教训:要完善选拔人才的制度,要用德才兼备、敢于直言者;任人惟亲,姑息养奸,危害严重。(2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