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考专题复习二——中国古代经济史(强化训练)
(2016-11-21 18:33:54)
标签:
转载 |
分类: 初中历史复习资料集 |
【专题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半坡氏族过着定居生活的基本原因是
C.氏族公社的形成
2.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显著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B.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兴修
3.《汉书·食货志》载:“汉兴;接秦之敝,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这说明汉初“轻田租”的直接原因是
A.市场粮价过高
C.稳定汉朝统治
4.如果请你为历史剧《曹操》准备道具,你不应该在剧中的餐桌上摆放的食品是(
5.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C.南北对峙局面形成
6.隋唐时期,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是因为
③国内各族交往密切,互通有无
A.①②③
7.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的主要原因是
C.中央集权的加强
8.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其特点表述错误的是
A.经济重心由中原地区南移到江南地区
B.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
C.对外贸易以陆路为主
D.棉纺织业逐渐发展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
9.元朝同隋朝相比较,在交通运输方面最突出的成就是
C.与欧洲国家实现了直接交往
10.明中期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广泛种植,尤其是棉花种植已遍及全国各地,成为明代农业新发展的表现之一。这主要是因为
C.粮食总产量的日益增加
11.下列哪一项属于明朝时期出现的新的社会现象
A.从国外引进农作物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12.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的表现是
A.由简单协作生产到手工工场普遍建立
B.手工工场的规模扩大,部门和地区增多
C.政府鼓励手工业发展
D.整个手工业生产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
二、材料解析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朝代 |
南 |
北 |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
|
西汉 |
2470685 |
19.8% |
9985785 |
80.2% |
唐代 |
3920415 |
43.2% |
5148529 |
56.8% |
北宋 |
11224760 |
62.9% |
6624296 |
37.1% |
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
(3)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14.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中施复夫妇的身份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们与所雇之人之间是什么关系?
(2)材料中的经济现象为什么会在此时出现?
(3)这种现象的出现能否说明我国从此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三、问答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5.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农业。请回答:
(1)举两例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史实?
(2)统治阶级重视农业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从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16.对外贸易是我国古代经济活动的重要方面。请回答:
(1)唐朝与汉代相比在对外通商方面有何发展?
(2)宋元时期对外贸易与汉唐相比有何重大发展?
(3)明清时期出现了怎样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客观条件?为什么没有延续和发展下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二、材料解析题
13.(1)西汉时期,南方人口大大少于北方;唐代南方户口数增加,数量接近北方;宋代南方户口数大大超过北方。(2分)
14.(1)由最初的小手工业者发展为“机户”,即早期资本家;他们之间的关系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即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3分)
三、问答题
15.(1)汉初几代皇帝吸取秦朝迅速灭亡的教训,采取轻徭薄赋的休养生息政策;东汉光武帝,减轻农民负担;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明太祖朱元璋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奖励垦荒,实行屯田和兴修水利,重视农业发展。(任举两例即可,2分)
16.(1)汉代对外贸易以陆路(丝绸之路)为主,贸易范围包括中亚、欧洲和亚洲的朝鲜、日本等。唐代对外贸易除陆路(丝绸之路)外,海路贸易发展起来,与中国通商的发展到七十多个国家。(2分)
(3)商品品种增多,商品经济仍有发展;郑和下西洋扩大了对外贸易的有利条件。但统治者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对外贸易因此没有延续和发展下去。(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