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考专题复习四 (强化训练)
(2016-11-21 18:33:14)
标签:
转载 |
分类: 初中历史复习资料集 |
【专题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自大宛以西至安息……其此皆无丝漆,不铸铁器”。这一情况得以改变是在
(
2.秦汉时期对匈奴的战争被看作是正义的战争,主要是因为
A.这是先进对落后的战争
C.是反对掠夺反对奴役的战争
3.秦汉时期,中国开始走向世界,其重要表现不包括
A.大秦安敦王朝的使臣来到中国
C.甘英出使大秦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
D.中国与欧亚非许多国家开始直接的贸易往来
4.自东汉到西晋,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民族融合的推动
C.西晋短期统一的促进作用
5.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是
A.避免北方其它民族侵扰
C.接受汉族文化,控制黄河流域
6.唐蕃“和同为一家”说明了
A.吐蕃首领已接受唐朝政府的册封
C.唐政府对吐蕃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 D.吐蕃同汉族长期融合,已没有区别
7.下列哪一项不能说明唐朝时期“海内存知己”
A.“回鹘衣装回鹘马”
C.玄奘西游
8.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向西方传播过程中做出贡献最大的是
A.日本的“遣唐使”
C.阿拉伯商人
9.下列选项与蒙古和元朝的关系相似的是
A.隋朝和唐朝
C.北宋和南宋
10.下列人物,可以称为民族英雄的是
①岳飞
A.①②③④
11.郑和下西洋时也进行了一些贸易活动,从本质上来说,这些贸易活动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
C.明政府加强同各国交往的一种手段
12.土尔扈特重返祖国的直接原因是
A.沙俄的控制和压迫
C.强烈的民族意识的驱使
二、材料解析题(第13题7分,第14题7分,共14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耶律楚材的观点与“群臣”的观点有何不同?
14.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政府怎样的对外政策?
(2)据材料一、二说明清政府推行这一政策的社会根源是什么?根本目的是什么?
(3)这一政策造成了怎样的影响?谈谈你的认识。
三、问答题(第15题7分,第16题7分,共14分)
15.试对比唐宋两朝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采取的方式有何不同?其影响又有哪些相同之处?
16.明清时期,我国在对外关系方面有哪些重大行动?从这些重大行动所产生的影响,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一、
1.B
二、材料解析题
13.(1)群臣认为:汉人无用而杀之,采用游牧生产方式;耶律楚材认为汉人有用而留之,保留汉人原有的农耕生产方式。(3分)
14.(1)不许民间船只出海,禁止对外贸易,实行闭关政策。(1分)
(2)社会根源是当时中国封建自然经济仍占主要地位和封建统治日益腐朽。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稳定。(2分)
(3)影响:暂时起到了阻止外国势力渗透的作用;但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妨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2分)认识:闭关锁国必然导致盲目自大、落后挨打,对外开放是富国强兵的必由之路。(2分)
三、问答题
15.方式:①唐朝:挫败少数民族贵族的进攻,如打败东突厥;在少数民族地区设机构进行有效管辖,如设立安西、北庭都护府等;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如册封怀仁可汗
16.重大行动:①郑和下西洋。②戚继光抗倭。③郑成功收复台湾。④雅克萨自卫反击战。⑤对外政策由开放到闭关。(5分)启示:坚决反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开放有利于社会进步,封闭只会导致落后。(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