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二(5)班 朱嘉宜 郭可如:从各类票证体会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不同点

(2016-06-07 18:08:17)
标签:

各类票证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分类: 学生历史小文章集锦

初二(5)班 朱嘉宜 郭可如:从各类票证体会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不同点

作者:南京宁海分校 初二(5)班 朱嘉宜 郭可如 来源:两宁两京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b5e6900102xrcd.html

从新中国成立后直到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前都是我国的计划经济时代。

在当时,人们买东西都需要各种各样的票证,这些票证多种多样,几乎包罗了一切人们正常生活所需品。如果有人要买东西,小到粮食、吃的油,大到在当时还是奢侈品的电器都必须要有票证,就算有钱,如果没有票也是买不了的。这种消费方式与现在的“市场经济”截然不同。然而当时为什么会出现“计划经济”呢?

原来在上个世纪建国后,我国人民的生活与现在是不同的。那个时候百废待兴,社会资源匮乏,经济落后,如果不“计划”着来,有着几亿人口的中国养不起那么多人。于是就出现了“计划经济”。在“计划经济”时代,每月单位按职工家里的人数给大家发各种各样的票,有了票才能买东西,这与现在“钱是万能的”的经济体制完全不一样。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为了发展重工业。重工业投资大,周期长,因此需要大量积累,计划经济可以很好地控制剩余,从而将其投入到重工业中去。

有人回忆那真是个“不堪回首”的岁月。为吃上一点青菜,许多人不惜牺牲自己的人格,拼了命拥挤在人群里,那些膀大腰圆的男人“奋不顾身”,英勇地冲在最前面,妇女和儿童只好站在边上眼巴巴地干着急。这时能够与那些野蛮男人一比高下的只有“烈属证”和“军属证”了。无论在什么时候,只要你亮出两证中的一个,就立刻被奉为上宾,购买优先。当时那些人非常被人羡慕。[1]

我还听妈妈说,她小时候邻里家庭条件都很一般,大多是厂内职工,每个月厂里固定每家每户的票证数量,不多也不少,全按家里人头来领,每个月刚领到票证的那几天总是最开心的,有一种安全感;可是没几天,等到票证还剩下不多的时候,只能开始省吃俭用,否则一家老小挨不到下个月。

“计划经济”是当时社会情况的必然产物,可以说帮助中国人挺过了那个艰难岁月,但它也有弊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它不符合市场供需容易出现供需失调;在分配方式上,忽视价值规律,平均主义严重。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票证逐渐退出历史,特别是中共十四大后,我国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人们买东西再也不用指望那一张张小凭证,只要你有钱,你就可以买到一切在市场上售卖的东西。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体现出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与人民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

 

参考资料:1http://club.women.sohu.com/history/thread/13slee16q2e/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