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二(8)班 刘婉琳 陈 曦:市场经济前后人们生活的变化

(2016-06-07 17:11:22)
标签:

市场经济前后

人们生活的变化

分类: 学生历史小文章集锦

初二(8)班 刘婉琳 陈 曦:市场经济前后人们生活的变化

作者:南京宁海分校 初二(8)班 刘婉琳 陈 曦 来源:两宁两京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b5e6900102xrc1.html

二十世纪50年代,发行了一种购物的凭证,也就是老人们记忆深刻的粮票、油票、布票等票证。票证经济影响了几代老百姓的生活,那真是一段凭票吃粮喝汤的年代,也是凭借各种票证过日子的计划经济时代。

新中国成立初期,物资极度匮乏,粮食也就无法敞开供应,为了满足人们的温饱,中央政府决定实行计划供应,所有商品统购统销,按户籍人口定量供应,想要购买粮食必须凭票,这就出现了粮票,每个家庭的每月的粮票都是固定的,若是不节省点,或是家里来了亲戚,往往是吃了上顿就没下顿。开始只是主食品需要凭票购买,后来副食品和日常生活用品也供应不足,也都需要凭票购买,比如肉票、油票、布票等,一些大件的贵重物品甚至需要专门的票证,比如自行车票、缝纫机票、电视机票等,有时真是一票难求,没有门路的话,想买都买不到。

那时候,农村人也不能自由进城打工,因为每月定量供给的粮票、油票只有城里人才有,如果没有城里人的身份,就拿不到票证,就买不到粮食,就要饿肚子,所以那时的农村人离开土地,就无法生存。

经常会听老人们提起60年的往事,国家节粮度荒,粮食严重不足,经常是一天三顿饭都见不到一粒米。那个年代,因为饥饿很多人失去了生命,所以经历过的老人都十分懂得节省和爱惜粮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物资慢慢丰富起来,国家逐渐取消了一切票证,实行市场经济,把一切交易推向市场,人们可以自由的用钱去交换你需要的任何物品,可以说想买什么都可以不定量的购买,只要你有足够的金钱。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温饱已解决,甚至都达到了小康生活,不会再饿肚子了,饮食更是营养丰盛,饭后还有水果、甜点、零食等。日常生活用品也是丰富多样,超市商场里的物品更是琳琅满目,只要你想买,都可以购买,不受任何限制。若是在实体店看不到中意的,还可以上网购买,宅在家里都能买到国外的商品,且送货到家,可谓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买不到的。

市场经济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为能生活在这样社会主义时代感到幸福,我要珍惜生活,努力学习,为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我的一份力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