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5)班 戴心严 梅思蕊:我家乡土地改革前后农民生产生活的变化
(2016-06-06 17:14:10)
标签:
土地改革前后农民生产生活的变化 |
分类: 学生历史小文章集锦 |
初二(5)班 戴心严 梅思蕊:我家乡土地改革前后农民生产生活的变化
作者:南京宁海分校 初二(5)班 戴心严 梅思蕊 来源:两宁两京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b5e6900102xr6b.html
解放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仍然维持着封建土地制度,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们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占有人口百分之九十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土地。他们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却得不到保障。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地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一决策使得多少年来在地主欺压下的农民们欢欣鼓舞,农民比以前的每一年都认真地去搞农业,求发展。
土地改革使我奶奶的家乡宁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特地采访了我的奶奶,听我的奶奶说:“当年我们家也是农民,可是那时的农民和土地改革后的农民可有着天壤之别。那时候我们一年就算再辛苦也就挣个二三百块,无论多么多么得辛苦劳作也使得不到多少,因为那些地主都无情地削剥我们,生活清贫的很。可是土地改革后免去了不少税,我们的温饱问题也逐步得到改良。”要知道民为国之本,若温饱问题都得不到解决,人民又怎么能有最低的生活保障呢。国家当局立刻意识到这种事态严重性,立刻着手改变这种局面,于1950年开始进行土地改革,从那以后我们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有所提高,我国的农业生产力也大幅增强。
毫无疑问的,土地改革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许多农民的努力下,产量也一年一年的提高,农民的收入也越来越可观,生活也越来越美好。农业连年丰收,农民伯伯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在如此的良好氛围下,整个中国也散发出农民们的喜悦和丰富粮食的香气。
“那时候,妈妈没有土地,全部生活都在两只手上,汗水流在地主火热的田野里,妈妈却吃着野菜和谷糠。冬天的风雪狼一样的嚎叫,妈妈却穿着破烂的单衣裳,她去给地主缝一件狐皮长袍,又冷又饿跌倒在雪地上。”一首民谣《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生动形象的描绘出过去农民的生活场景,以前的吃不饱穿不暖,在土地改革后也一去不复返。剩下的只是“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诗词里的“公子王孙把扇摇”或许也变成了公子王孙奋力挥锄等丰收吧!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农业也会像西方各发达国家一样农业大部分实行机械化和专业化,当然这需要我们的努力和中国的不断发展。等到了那一天,中国人会更加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