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二(7)班 林佳泓:改革开放前后我家乡的变化

(2016-06-06 14:17:56)
标签:

改革开放前后

我家乡的变化

分类: 学生历史小文章集锦

初二(7)班 林佳泓:改革开放前后我家乡的变化

作者:南京宁海分校 初二(7)班 林佳泓 来源:两宁两京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b5e6900102xr5n.html

我的家乡在江苏苏南一个小镇的农村,那里一马平川,人多地少,村庄星罗棋布,水系纵横密布,人均土地只有八分地。我的爸爸就在那里出生长大。

改革开放以前,爸爸家里以种地为生,种植收获粮食为主要收入来源,为了多收获粮食,一年中冬春季种麦子,夏秋季种两季水稻,村民们一年忙到头,也仅能糊口而已,碰到收成不好的年份,还有挨饿的危险。做衣服的布料、炒菜的油等其他生活资料,都是凭票供应,生活物资十分匮乏,每年仅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上鱼和肉。那个时候,我爸爸上学连学杂费都交不起,一个学期1.5元的学杂费要一直等到学期末,学校减免一半费用后,把爸爸亲手养的羊卖了后才能交清。

爸爸回忆说,那个时候镇上没有工厂,农村没有化肥农药,家家都是用人和动物的粪便当肥料,因此那时的河水可以捧起来直接喝,乡下的空气也特别好。家家户户都是小平房,爸爸和爷爷、奶奶、叔叔、姑姑一家五口人挤在一间大房子里。没有自来水,卫生条件也很差,基本上就是“河里洗涮马桶,雨天粪缸满溢”。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实行了分田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生产力被解放了出来,农村的劳动力不需要再全部投入到农业生产中。这个时候,由于苏南紧挨着上海,我们镇里的乡镇企业得到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了乡镇企业中,从农民变成了工人,农村居民的收入有了稳定的来源。我的爷爷也到镇上的乡镇企业上班。

随着市场的开放,农村的农副产业交换也逐渐活跃起来,爸爸家里开始通过养母猪生小猪仔去市场卖、养珍珠河蚌等副业创收,逐步的盖起了大瓦房,后来又盖起了楼房,在80年代末率先过上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小康生活。和村子里的许多亲戚朋友一样,我的叔叔和姑姑都成了交社保的企业员工,在镇上买了周围有公园、小区有花园的公寓楼房,装修的与我们城里一样漂亮。爷爷奶奶在乡下的老房子里,也过着种菜养鸡、自给自足的幸福晚年生活。

现在,我们镇上遍布各行各业的私营企业,中小学校、幼儿园、医院、银行邮局、商场超市、饭店旅馆、美容美发、装修建材、加油站、快递站等各种生活设施齐全。每逢节假日和爸爸妈妈一起开车回老家,从沪宁公速公路出口到我们村口的现代化公路,到处可见写着中英日韩四国文字的道路指示牌,我都忍不住要感慨一番,改革开放给我们家乡带来的变化可真大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