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5)班 徐昕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衣食住行
(2016-06-03 16:06:12)
标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衣食住行 |
分类: 学生历史小文章集锦 |
初二(5)班 徐昕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衣食住行
作者:南京宁海分校 初二(5)班 徐昕辰 来源:两宁两京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b5e6900102xqod.html
学习了八下的历史后,我便问询我的父亲关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父亲微微一笑,回忆了起来……
在穿衣方面,改革开放前,人们多是穿粗布做成的衣服,颜色也很单调——蓝色,外国人称那时的人们为“蓝蚂蚁”。在那个时候,如果有一个人穿着一身黄军装,或是背着一个黄书包,是非常时髦的事情。中小学生在集体活动时都会统一穿着,由个人自备,一般是白色球鞋、蓝色裤子和白色衬衫,大人一般穿的确凉衬衫。现在可不同了,不仅颜色多了,而且有个性了,花色也更好了,款式更加多了,材料、质地也变了许多,不可谓不是一种新的风尚。中小学生都有统一的、多样的校服,大人们的衣着更加鲜艳、更加多彩。
在吃饭方面,改革开放前,鸡鸭鱼肉、禽蛋蔬菜、米面油盐等皆要凭票购买,且是计划供应,而且市场上物资又少,所以没有选择的余地。因那时粮食的匮乏,人们营养不足,大多是面黄体瘦。中小学生都是回家吃饭。那时,各种的票证盛行。只有过年时,才可以吃上一顿好的,才能弄来一些糕点糖果,分量却也极少。那时的人们只求能吃饱。现在, 市场是公开供应,各种产品琳琅满目,可谓是五花八门,可以随意购买,米面都是包装得好好的,学生中午在学校吃饭,伙食很好,营养均衡。食品是各式各样,街边小吃一连窜,人们不再只追求吃饱,还要吃好,吃得还健康!
在住的方面,改革开放前,居民的房子面积小而单调,农村是茅草屋,城市是瓦房、平房,并且院内多户人家混合入住,人声鼎沸,易受他人的影响。大多数的人家没有厨房和卫生间,往往是很多人家共用一个。而现在,房屋面积增大,城市中,一座座高楼大厦接连筑起。大多人民拥有了自己的私有房子,住成套住宅,设施齐全,甚至有人住别墅、电梯洋房。并且政府还提出为没有满足一定居住条件的家庭提供保障房。
在出行方面,改革开放前,道路建设落后,城市的交通资源有限,以自行车和步行为主,公交线路也很少,等待时间很长,且人多很拥挤。道路狭窄,路面车辆少,长途出行主要要靠汽车与轮船,当时火车的速度很慢,间隔时间很长,路途很长。查了资料发现,中国曾被称为“自行车王国”。现在,各种交通应有尽有,私家车更是屡见不鲜,高速公路也有很多,设施得到根本改善。高铁遍布全国,飞机可以到世界各地。现在既方便又快捷。
从以上资料足以看出,中国在不断富强,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好,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也有着根本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