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天道酬勤,努力刻苦才是最重要的!

标签:
转载 |
分类: 教育问题及研究资料 |
一位学长的自白:“从高三到高考,我做到了最好!”
上善若水——写在前面
给高一高二的孩子们
还有,我以外的在这个帖子里发现了很多高一高二的同学,很抱歉我会把高三生的提问优先回答,那只能单独先给你们讲一下你们现在应该做的事。
这些都蛮重要的,希望高一高二的孩子认真看。都是我很后悔当初没有做的事情,现在告诉你们,希望你们能够做好这些事情。到了高三,一定会很厉害!(高三同学可以适当无视):
高一高二的同学,你们现在最要重视的是数学,高一高二数学思维不养成,到了高三会很痛苦(像我一样),那种次次考试挣扎在及格线边缘但是有无能为力的痛苦。
而且,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们,没有不好的数学老师,只有不听课的学生。上面有同学说,老师一节课只讲一题,其实这种课才是最有价值的!老师的课时有限,他所讲的题目,很多情况下都是高考题型的题目,他会讲很多方法,而这些方法,我们平时在书上是看不到的!
学数学,最重要的就是听课,这是我血的教训。
另外,如果你们不是数学天才,希望你们养成做数学课堂笔记的习惯。用一个大的活页本,把老师上课讲的题目,分门别类抄在活页本上。注意,我说的分类是分知识块,比如分成函数、导数、三角函数、立体结合、解析几何等等。不论老师讲的是选择题还是填空题,都当解答题来记。
尤其注意的是,老师讲的每一种方法,都要把每一个步骤都写清楚。这样三年或者两年下来,你们会发现,这本笔记是你到了高三最大的财富。
高三学数学,很多都是大题不会做,但那些大题地方法都是老师讲过但是书上没有的。我就是错过了老师讲的东西,到了高三不得不通过大量的练习,再根据答案,自己一步一步摸索方法。但如果你记了笔记,等于这些方法不用你自己总结,老师都告诉你们了!
当然,平时练习中,不会做的题目,也可以抄进去。最主要把方法写清楚,只写答案是没用的。
很重要的是,高一的孩子们,你们已经下学期了,一定要开始明确自己要选文科或者理科。高一的理科是很简单的,如果你连高一物理化学都搞不定,我建议你去学文科。尤其是女生。而且提前告诉你们把,立刻到了高考,一来难拿高分,二来专业相当杯具。我报志愿的时候,就后悔的要死,为什么都能给出不报文科。
一旦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就要立刻主攻所选的科目了,把它们当做语数英一样重视起来,除了老师的作业,自己要适当增加其他练习。其他不考的科目,合格就可以了。
说到英语的话,高一高二的孩子们,你们一定要背单词。记住,英语最重要的永远是单词!到了高三,我英语最杯具的地方就是词汇量太小。而到高三补单词,说实话,已经来不及了。
而你们时间很充足,除了课本的单词之外,你们每天背10到20个个单词及其短语词组,一两年下来,你们的词汇会很不了。
而这些单词从哪里来呢?说实话,我不太赞成买本词汇表,从abandon开始背。你们最好买个厚点单词本。
高一的孩子每天可以看两篇英语课外文章,挑自己感兴趣的,难度适中的。比如《21世纪报》、《星火英语》杂志都是很不错的选择。高二的孩子就要开始每天做 2篇高考阅读,这个不用拘泥本省。然后把里面不会的单词,查到它的意思和用法,以及相关的词组,写在单词本上。然后写上日期,今天背完之后,隔天再复习。
其实这个过程不用花多长时间,用午休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但效果非常非常好,最可惜的就是我没有时间做这个功课。把这个方法教给你们,希望你们坚持下来,到了高三,英语绝对没问题了!!!
解答题的前三题,数学想要上120的同学,这三题一定要几乎拿满分。而后面三题,也许就不是我们所能控制得了。但是,想上130的同学,在这三题里,也要保证能拿到25分。
这三题一般是解析几何,以及函数导数综合应用。
先讲解析几何,这个题型是我最头疼的。计算量大,运算复杂,有的题目非常难想到方法。在这里我就以此为例,教你们如何应对自己无法克服的弱项。
当时我为自己定下的目标,数学就是130,我数学基础不好,再往高我可能就很难做到了。这个目标实际,但离当时的90几也有距离。
我把130拆分开来,综合自己的能力,得到下面的计划:选择 填空满分不能错;前三道大题不能扣分;而压轴题我大概只能拿到6分,也就是扣8分;倒数第二题能做两问,扣4分。而算到解析几何,一般是两问,就算我不做第二问,也不会影响130。
为什么要这么大方放弃解析几何第二问的7分呢?我前面说过了,这是应对不可克服障碍的方法。
当时我没少练过解析几何,但是练得再多,我发现到了考试的时候,我还是没有办法在15分钟内做完整道题。而解析几何第一问一般简单,3分钟就可以做完,但第二问浪费了我太多时间,还不一定做对。
所以我以后联系解析几何的时候,全部不练第二问。考试时,若是第二问不是简单的吐血,我都不会去做它,免得浪费时间。
这就是我的另一个方法,确定不可克服的弱点,放弃它。
我说的放弃,是绝对要有针对性的放弃。比如我的目标是130,我就可以在保证其他题目会的情况下,固定的放弃2小题,平时就不练习确定放弃的题型了。
这样做是为了提高时间和提分的比率。毕竟时间有限,要把时间放在提升快的部分。
下面讲讲重头戏——函数、数列、导数的综合应用。
这一部分题目往往是难度比较大的,但我不主张大家放弃它。它的特点就是难想,但是一旦想到,解题就比较快。而“想”,却是我们平时可以训练的。
比如一题以数列为主的综合应用题,做多了题目的同学应该都知道,往往第一问就是求通项公式,这是数列题中最典型的一种题型,也是高考热点。就算是压轴题,第一问一定都不难。而这种通向公式的求法,高考中会考的方法只有几种。
至于哪几种方法,我告诉了你们,你们也不会用。只有自己找出来的规律,才能在解题中运用自如。
那么如何去自己寻找解题方法呢?我就可以在这两天,把手上所有套题中涉及求通向公式的题目全部找出来。只做那一问,其他不做。
也许第一题你不会,好,看答案。之后绝对不是把答案抄上去就可以,而是要一步步的看,去理解。第一步做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第二步又做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做...直到整个过程都明白了,再把答案盖上,自己再做一次。
自己都能做出来了,那么你就已经理解这一题了。但是不够,最后你要做的是总结,不依赖这道题,用文字把你整个解题的思维写下来,比如第一步干什么,第二步干什么。
比如当时我总结的一条:
在题目出现一个双数列项关系等式的时候,求通向公式的方法就是 1、求出一个较明显通向公式(一般是等差或者等比数列),2、把第一个求出来的数列项合并到一边,3、把1中的通向公式带入等式,求得第二条通向公式。
当然我这个只是一个示例,不一定对,但是要你们能够把经典题型总结成这种文字的普遍规律。下一次再遇到这种题型,把规律往里面套,就可以了。
这种总结方法不仅适用于数学,而且在化学大题更广泛的适用,在讲到化学的时候我也会再次提到它。
有不少同学问,什么时候该作总结。这这里就做出回答了,当你发现一种新的题型的时候。
当然很多同学会觉得这样做题非常浪费时间。没错,当时我试过一题做了一整个晚修。而我之所以让你们做套题,就是要你们有对高考题型的敏感度,知道哪种题型有可能考,哪种不会考。
这种总结方法,一定要有针对性,就是要用在高考常考的题型上。尤其是三角函数,概率问题,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中的求解析式,数列问题中求通向公式以及求和,这几种高考次次必考又搞不出新意的题型,屡试不爽。
但是你要说那些综合性强,难度大,又没见过重样的压轴题最后一问。我告诉你,我也没办法,这种题目我平时也不会练。花一晚上时间搞懂一个难题,好有成就感啊,但是有什么用呢,你又撞不上原题。
4、细化目标分数(重点)
我刚在提到了一个细化目标分数的方法,现在我来详细说一下这个贯通了我高三的方法。
考试成绩出来,很多同学都是关注排名,来确认自己的进退。由于持这种观点的人太多,我就不反驳了,但是我觉得,名次其实不是自己能直接控制的东西,决定名次的因素太多了。所以太过关注名次就会导致会产生没有办法控制自己成绩的无力感……(原谅我的破描述能力吧)
但是,分数却是我们可以直接控制的!每一分的得失,都是完全取决于自己!分数才是我们能够掌控的!
所以,我们应该关注自己的分数的进退。高三的每一次考试,应该来说难度相差不会极大。当然会有难度差距,但同样高考的难度我们也无法掌控。能够让自己在简单和难的考题中都能收发自如,只能靠控制分数!
排名么,扫一眼参考下就好了。
之所以这么说,就是为了我上面提到的细化目标的方法。
以自己为例。我当时给自己定的目标是650,细化5科下来,总和我自己的能力水平,定下了下面这个目标:语文125,数学130,英语120,化学135,理综140。
每一科的目标都是我思考后,认为自己通过适当的努力就可以达到的。
下面,就要将每一科再细化,比如英语,我就定了听力选择26分,听选信息3分,完形填空10.5分,阅读理解22分,信息匹配10分,小作文11分,大作文21分。
这样,将每科,每一个板块的目标分数都算出来。你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到,自己在某一方面离目标的差距。然后合理安排时间和练习的程度。
只有这样的目标,才是有意义的,根据自己现实情况和目标,通过分数的差距,直接反映自己在复习过程中的轻重缓急。
随便在课桌上刻个复旦中大,是没有实际效果的。
这个目标细化法是很有用的。我们不是尖子生,每一科的目标不是140,不需要每一题都会做,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找出哪些地方还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分。
而这个方法,就是告诉我们,自己哪里还有提升的空间,以及提升这部分所需要努力的程度。同样,也会让我们练习有针对性很多。
再说一下我自己,我在高三刚开始的时候,相对强项是语文(110)、化学(115)、理综(130)。弱项是英语(90),数学(8X)。差不多就是这个档次。
高考时,变成:强项数学、化学、理综,弱项:英语(我英语一直都不太好),语文
我三次模拟考试的成绩分别是61X,64X和65X。而且这次广东高考一本线585,我们三次模拟考所画出的一本线都是560左右。
不怕告诉大家,高考我发挥失常了。要问为什么我也不知道,大概的确是平时太懒,太靠投机取巧了,天理难容……我改变一下刚才的说法,每如果一项满分是10分的话,9分努力 6分方法,才能取得高考成功。
我们宿舍当时就有一个同学,很努力,效率很高,成绩一点一点往上升。可能方法没有我好,所以提分速度不如我快,每次都比我低10来20分。但她很踏实,到了高考,就看出来了,成绩就比我好。
所以,我用血的教训告诉大家……天道酬勤,努力刻苦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