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国一些重要河流的入海口被他国控制?
撰文/单之蔷
![[转载]为什么我国河流入海口多被他国控制? [转载]为什么我国河流入海口多被他国控制?](//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我国河流很多,河口却很少
流向大海的河流,向传送带一样,把河流沿岸地区与海洋衔接,让非临海地区也能与广阔的海洋甚至整个世界连通。我国河流众多,并且多数为流入海洋的外流河,但我国真正能够连通世界的大河并不多,因为有很多河流是国际河流。这些国际河流有些属于流经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跨国河流,如澜沧江—湄公河、元江—红河、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和绥芬河等。还有一些河流属于分隔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边界河流,如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遗憾的是,这些河流的下游和河口几乎都在其他国家,让我们拥有河流却无法进入海洋。
前面两篇博文说到了外流河对于一个国家的内地连通海洋、走向世界的重要性,但这并不等于说有了外流河就能与世界连通起来。因为外流河与大海相接的最重要部分是河口,即河流汇入海洋,河海相接的区域。一个国家能否通过外流河与世界其他国家联系起来,能否通过这条河走向世界,关键看河口地区是否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河流的上、中、下游都在一个国家境内,偏偏河口地区控制在他国手中,那么对于这个国家而言:这条河流连通海洋、走向世界的功能几乎就不存在了。这在地缘政治中可能是最悲催的事了,但并不罕见,在中国就很突出和典型。
世界上可能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一样,占据了那么多河流的上游、中游,偏偏把对航运最重要的下游和河口丢掉了。如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嫩江是其支流)、绥芬河、图们江、雅鲁藏布江、怒江和元江等。
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我想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欠缺海洋文明意识,对海洋的意义体会不深;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文化中,历史文化极其发达(著名思想家顾准将中国文化概括为“史官文化”),但本应与历史并重的地理文化却极不发育,比如对于河流的了解就极其有限。说河口之前,不妨说一下河流的源头。源头本应是关于河流的重要知识,但在我国,对它的认识历史上基本都是错误的。这从一些县名就可看出,比如渭源县、泾源县、湟源县……历史上一直被认为是渭河、泾河、湟水……的发源地,其实都不是;长江曾被认为发源于流经成都的岷江,直到徐霞客将其更正为金沙江;黄河竟被认为是从青海发源后潜流地下从新疆的罗布泊流出。在这种文化下,我们也不能期待古人对河口有正确的认知,也不会有外流河与内流河的概念。顺着一条外流河漂流而下,一直进入大海,大概不是我们这种文化追求的东西。
但有些民族不是这样。就拿俄国人来说吧,他们一直追求的就是顺黑龙江而下,寻找入海口,这被俄国人认为是整个远东地区的头等大事。沙皇俄国的海军大尉涅维尔斯科伊曾经两次偷偷地考察黑龙江,探寻黑龙江口;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沿着黑龙江偷偷地修筑堡垒,目的就是要保护船队顺江而下,找到河口,进入大海,为俄国人找到从东部进入太平洋的通道。当他们找到黑龙江口,发现江口有着巨大的港湾,发现库页岛是岛屿不是半岛,因此可以从南北两个方向进入黑龙江口溯江而上时,是何等的兴奋,这在当时成了轰动俄国的所谓“地理大发现”。可是当年镇守黑龙江的历届将军,守着黑龙江却从未萌生过顺着这条江而下,看看它到底流到了哪里去的愿望,更没有寻找入海口,进入大海的意识。他们既没有海洋意识,也没有河口意识,更没有外流河的概念,因此他们从未产生探寻这条江流到哪里的愿望也就可以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