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智慧(3)
21.永远的坐票
有一个人经常出差,也经常买不到对号入座的车票。可是无论旅程长短,无论车上多挤,他总能找到座位。他的办法很简单,就是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找过去。这个办法听上去似乎并不高明,但是却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从第一节车厢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准备,可是每次他用不着走到最后就会发现空位。他说,这是因为象他这样锲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实在不多。经常是在他落座的车厢里尚余若干座位,而在其它的车厢的过道和车厢接头处,居然人满为患。
他说,大多数乘客轻易就被一两节车厢拥挤的表面现象迷惑了,不大细想在数十次停靠之中,从火车十几个车门上上下下的流动中蕴藏着不少提供座位的机遇;即使想到了,他们也没有那一份寻找的耐心。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让大多数人满足,为了一两个座位背负着行囊挤来挤去有些人也觉得不值。他们还担心万一找不到座位,回头连个好好站着的地方也没有了。与生活中一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害怕失败的人永远只能滞留在没有成功的起点一样,这些不愿主动找座位的乘客大多只能在上车时最初的落脚之处一直站到下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自信、执着、富有远见、勤于实践,会让你握有一张人生之旅永远的坐票。
22.头盔与脑袋
仲由在集市闲逛,见一买主与卖主争吵,就走了过去。卖主说:"我一尺鲁缟价三钱,你买八尺共二十四钱,少一个子儿也不行。"买主争辩道:"明明是三八二十三,你多要一钱是何道理?"仲由对买主说:"三八二十四才对,你错了。"可买主固执己见,并问仲由敢不敢打赌。仲由性烈,他以新买的头盔做赌注。买主也不含糊,赌注居然是项上人头。二人击掌为誓,然后去找孔子裁决。
孔子问明情况后,笑着对仲由说:"仲由,你错了,快把头盔给人家吧。"买主得意地拿着头盔走了。仲由大惑不解地问:"老师,分明是三八二十四,你为何判他对呢?"孔子说:"你输了,头盔还可以再买,若是那买缟人输了呢?"仲由猛然醒悟。
用一个头盔换一条性命,这是智者的善良。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权衡轻重,如果与原则无关,不妨退后一步。
23.信念的力量
这是发生在非洲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6名矿工在很深的井下采矿。突然,矿井坍塌,出口被堵,矿工们与外界隔绝。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言不发。凭借经验,他们意识到自己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氧气,如果应对得当,井下的空气还能维持3个多小时,最多3个半小时。
外面的人一定知道他们被困了,但发生这么严重的坍塌,就意味着必须重新打眼钻井才能找到他们。在空气用完之前他们能获救吗?这些有经验的矿工决定尽一切努力节省氧气。他们说好尽量减少体力消耗,关掉随身携带的照明灯,全部平躺在地上。在大家都默不作声,四周一片漆黑的情况下,很难估计时间,而且他们当中只有一人有手表。
所有的人都向这个人提问题:过了多长时间了?还有多长时间?现在几点了?
时间被拉长了,在他们看来,2分钟的时间就像1个小时一样,每听到一次回答,他们就感到更加绝望。
他们当中的负责人发现,如果再这样焦虑下去,他们的呼吸会更加急促,这样会更快要了他们的命。所以他要求由戴手表的人来掌握时间,每半小时通报一次,其他人一律不准再提问。
大家遵守了命令。当半小时过去的时候,这人就说:“过了半小时了。”大家都心中暗自低语,空气中弥漫着愁云惨雾。
戴表的人发现,随着时间慢慢过去,通知大家最后期限的临近也越来越艰难。于是,他擅自决定不让大家死得那么痛苦,他在告诉又一个半小时到来的时候,其实已经过了45分钟。
谁也没有注意到有什么问题,因为大家都相信他。在第一次说谎成功之后,第二次通报时间就延长到了1个小时以后。他说:“又是半个小时过去了。”
另外5人各自都在心里计算着自己还有多少时间。
表针继续走着,每过一小时大家都收到一次时间通报。外面的人加快了营救工作,他们知道被困矿工所处的位置,但是,很难在这么短时间之内救出他们。
等打通新井的时候,4个小时过去了,营救的人们以为最可能发生的情况就是找到6名矿工的尸体。但他们惊奇地发现:其中5人还活着,只有一人窒息而死,他,就是那个戴表的人。
这就是信念的力量。
24.决不放弃
英格丽•褒曼从小就喜欢戏剧,且极具表演天赋,她的理想是做一名出色的戏剧演员。
18岁那年,英格丽•褒曼满怀信心地报名参加了皇家戏剧学校的考试。进入考场后,她一丝不苟地表演着自己精心准备的小品,很快就进入了角色。
然而,当她无意中瞥了一眼评判席后,一下子失望了。因为她看到评委们交头接耳,说说笑笑,根本就没在意她的表演。她只觉得大脑一片空白,甚至忘记了后面的台词了。她的表演还没结束,就听到评委主席说:“好了好了,谢谢你,小姐。下一位……”走出考场,她感到世界一下子变得模糊起来。她走到一条河边,想在那里结束自己的生命。只是河水太脏,臭气熏天,她动摇了。
然而,令她欣喜若狂的是,第二天,她收到了该校的录取通知书。
多年后,英格丽•褒曼与那位评委主席邂逅。说起当年的情景,那位评判大人眼睛瞪得溜圆,说:“这真是天大的误会!那天你一上台,我们就一致认为你应该被录取。我们都很欣赏你,所以我和另外几个评委商量:‘好了,别浪费时间了,叫下一个吧!’”
仅仅是一念之差,让她多年后想起来还感到后怕。她发誓:在以后的日子里,无论经受多么大的创伤,遭遇多么大的失败,决不放弃自己的信念和努力,更决不放弃自己的生命。
25.只差0.5毫米
要是问电话是谁发明的?恐怕很多人会异口同声地说是贝尔。不过,在贝尔之前,还有一个发明家曾为研制电话做出过不小的贡献,他就是莱斯。
莱斯曾研究过一种传声装置,这种装置仅能用电流单向传声,无法使相隔两地的人们进行交谈。莱斯研制的装置之所以不能用来双向传送语音,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这种装置里的一颗螺丝少拧了二分之一圈——大约0.5毫米。
但莱斯并没有发现这一点,他将装置改进了好几次,都无法解决问题,于是就放弃了。与莱斯不同的是,贝尔没有向困难妥协。他确信一定有办法可以用这种装置来传递语音。在莱斯研究的基础上,贝尔一方面采取了新措施,如改间歇电流为连续的直流电,从而解决传递时间短促、讲话噪音多的问题;另一方面,贝尔将装置里的那颗螺丝钉往里拧了半圈。
莱斯的疏忽被贝尔发现并纠正了,奇迹也随之出现了:不能通话的装置神奇地变成了实用的电话机。
贝尔的改进使莱斯目瞪口呆。他感慨万千地说:“我在离成功0.5毫米的地方灰心了,我将终生记住这个教训。”
如果莱斯当时坚持研究下去的话,很可能发明电话的人就不是贝尔,而是莱斯。但这也说明了:坚毅的人会实现成功,半途而废的人只会收获悔恨。
26.老农移石
一位老农的地里,多年来横卧着一块大石头。它碰断了老农的好几把犁头。
在又一把犁头被碰坏后,老农终于下决心铲除它。他找来撬棍伸进巨石底下,却惊讶地发现石头埋在地下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深,那么厚,他稍使劲就把石头撬了起来。老农脑海里闪过多年来被巨石困扰的情景,禁不住一脸的苦笑。
27.全心全意地开花
在一座人迹罕至的山的断崖上,长着株小小的百合。它诞生时,长得和周围的杂草一样。但它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杂草,它有一个坚定的念头:“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就是开出美丽的花。”它努力地吸取水份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起胸膛,对周围杂草的嘲讽置之不理。
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完成一株花所拥有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要用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终于,它开花了。那醒目的洁白和挺拔的风姿,是断崖上最美丽的风景。它努力地开花、结籽,种子落在山谷里、草原上。后来,山谷和草原处处开满了洁白的野百合花。人们纷纷来欣赏它,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
28.另一种地狱
有一个人死后,在去阎罗殿的路上,遇见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主人请他留下来。这个人说:“我在人间辛苦了一辈子,我现在只想吃只想睡,我讨厌工作。”
主人答道:“好极了!这里有山珍海味,有舒适的床铺,吃、睡随意,没人阻拦;而且,我保证无任何事情要你做。”这人高兴地住下了。
起初,他感到很快乐。渐渐地,他觉得有点寂寞、空虚。于是去见宫殿的主人,抱怨道:“这样的日子过久了也没意思,我现在是脑满肠肥了,对这种生活我已经没一点兴趣了。你能不能为我找一份工作。”宫殿的主人答道:“抱歉,我这里从来就不曾有工作。”
又是几个月,他实在忍不住了,
又去见宫殿的主人:“这种日子我实在受不了了,如果你不给我工作,我宁愿去下地狱,也不住这儿了。”
宫殿主人轻蔑地笑了:“你以为这里是天堂?这里本来就是地狱啊!”
29.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古兰经》上有一个经典故事:一位大师,几十年练就一身“移山大法”。人们问他秘诀时,他的回答令人回味:“世上本无什么移山之术,惟一能移动山的办法——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
如果事情无法改变,我就改变自己;别人不喜欢我,是因为我还不够让人喜欢;我无法说服他人,是因为我还不具备足够的说服能力;要想事情改变,首先得改变我自己;只有改变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别人;只有改变自己,才可以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山”,如果不过来,那就让我过去吧!
30.一杯水的重量
一
位教师在课堂上拿起一杯水,问:“谁知道这杯水有多重?”有的学生说20克,还有的说50克。
教师则说:“这杯水的重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拿多久。拿一分钟,大家一定觉得没问题;拿一小时,可能觉得手酸;拿一天,可能得叫救护车。”
——这就像承担的压力一样,如果一直把它放在身上,到最后,就觉得压力越来越沉重而无法承受。所以,必须适时放下“这杯水”,休息一下再拿起来,才能拿得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