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7)班 褚歆:我眼中的林则徐
(2015-12-25 15:45:00)
标签:
林则徐 |
分类: 学生历史小文章集锦 |
初二(7)班 褚歆:我眼中的林则徐
作者:南京宁海分校 初二(7)班 褚歆 来源:两宁两京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b5e6900102x6k5.html
我眼中的林则徐是一位英勇、正直,为国家、民族利益而战斗的民族英雄。
1839年,林则徐于广州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责令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于6月3日在虎门销毁。不过这一壮举却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的状态,为英国入侵中国找到了借口,从而爆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林则徐为了国家利益与民族利益,辛劳地奔波了一生,对西方的入侵抵抗了一生。但其对西方的文化、科技与贸易持开放的态度,主张用他们好的一方面。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语言,并着力翻译西方报刊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这本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的意义。
林则徐的一生是为国家、为人民的。在他为官时期,他矢志做一个济世匡时的正直的官吏。于是他专心修养,潜心修炼。为了通于政事,他一心研究心经世学。林则徐十分注意严格要求自己,事事以身作则,处处为人表率。林则徐办事兢兢业业,禁止阿谀奉承,一切秉公办理,是当时官场中最廉明能干、正直无私受群众爱戴的好官。
他为人处世很讲道德,重民、爱民,关心国计民生,有强烈的责任感。在京师为官七年中,他广泛收集元、明以来几十位专家于兴修畿辅水利的疏著述,写了《北直水利书》,书中明确指出“直隶水性宜稻,有水皆可为田”,“农为天下本务,稻又为农家之本务”,认为只有发展华北水利,提倡种水稻,就地解决漕粮,才能合理解决南粮水运及由此产生的漕运积弊问题。
1821年7月,林则徐借口父病辞职回籍,林则徐为人民做过许多好事,但由于性情过于急躁,请人书“制怒”大字悬挂堂中以自警,由此可见林则徐也是一个会自警的人。
1850年11月12日,奔波劳累了一生的林则徐与世长辞。
参考资料:百度文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