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叶小兵:新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取向
(2015-10-09 12:39:14)
标签:
转载 |
分类: 教学问题及教学资料 |
说明:2012年7月18日至7月20日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2012年会在珠海召开,大会内容丰富,许多历史教学专家的讲话报告很有指导意义,值得我们好好研读领会,借鉴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好地改进工作,推进香洲历史教学的改革。在此,推荐叶小兵教授的《新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取向》。同时建议老师们有空多看看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历史网站关于此次年会的报道及会议资料。
新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取向
叶小兵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
》是在总结十年课改的基础上,对初中历史课程的总体规划进行新的编制,体现了国家对初中历史课程的基本要求,反映了推进新课改不断深化的精神,是今后初中历史教育的纲领性、指导性文献。新课标提出了初中历史教学的基本理念和取向
一、强调思想性
当前史学界流行多种历史观,如文化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后现代历史观等;也有人提出要用新的史观编写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和历史教科书。
新课标中多次提到思想导向的问题
“课程性质”中提出: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教学建议”中提出: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教材编写建议”中提出:历史教科书的编写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中提出:课程资源的选择要注重其所呈现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取向。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时,要注意坚持正确的价值引领,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
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是新课标特别强调的问题,教师一定要旗帜鲜明地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历史。
历史教师在观点问题上要依据课标,正面教育:思想不禁锢,课堂有纪律;学术要自由,教学应规范;求真与求实,导向要坚持。
二、注重基础性
修标总体原则中的第二条是:坚持全面发展,进一步精选对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的课程内容。
修标总体原则中的第四条提到:合理安排课程内容与要求。坚持减轻负担,控制容量和难度。
新课标中多次提到基础性的问题:“课程性质”中提出: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以普及历史常识为基础;“课程目标”中提出:学生能够掌握中外历史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教学建议”中提出:注重对基本史实进行必要的讲述。
课程的基础性的含义包括:历史学科基础性知识、中学历史教育的基础、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认识历史的基本观念。
历史的基础教育最重要的是普及基础的历史知识,并培养基本的学习能力。因此,课标适当吸收史学研究中富有时代精神而又为史学界普遍接受的新成果,而不是“唯新是从”。对于学术界尚无统一认识的成果,一般不采用。
三、突出以学生为本
修标总体原则中的第四条提到: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从学生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角度出发来研制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是此次修标工作的重要理念。
新课标中多次提到以学生为本的问题:“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课程设计思路”中提出:面向全体学生,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出发;“教学建议”中提出: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合作与交流提供条件;“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中提出:课程资源的选择和运用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
四、注重学会学习
“教学建议”中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时进行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新编订的课程目标,很多方面都涉及到学会学习的问题:
知识方面:1.历史知识中包含着历史认识;2.历史知识的呈现有多种方式。
能力方面:1.阅读、观察、想象的能力;2.获取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3.历史的理解与分析能力;4.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过程方面:1.感知历史—理解历史的过程;2.运用历史思维的过程;3.探究、评价历史的过程。
方法方面:1.学习历史基础知识的方法;2.掌握解释历史的方法;3.运用交流学习心得的方法。
五、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新颁布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定位上更为明确,在课程目标上更为清晰,在课程的内容体系上做了新的调整,在教学的难度上有所下降,这些都为历史教师搞好初中历史教学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只要我们认真地领会课标精神,深入钻研课标内容,以课标要求为指导,勇于实践,善于创新,一定能够推进历史教学改革的持续和深入的发展。
(根据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2012年珠海年会课件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