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杨长江:曾经的故事让历史课如此的生动
(2015-10-09 12:37:23)
标签:
转载 |
分类: 教学问题及教学资料 |
历史课的精华在于还原历史细节
——曾经的故事让历史课如此的生动
珠海市夏湾中学
说明:这是我1997年参加珠海市中学历史优质课评比参赛课例《神圣抗战的开始》的片段。当时的教材还是老版教材,我结合电影《血战台儿庄》精彩演绎了这段感人肺腑的抗战故事。时隔十五年,至今回想起来,依然热血沸腾。
在台儿庄战役中,广大爱国官兵以民族大义为重,舍生忘死,浴血奋战,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爱国诗篇,其中表现最为突出是是原西北军的张自忠、庞炳勋和孙连仲部。
张自忠(1891——1940),山东临清人。七七事变爆发后,由于留在京津处理善后工作,受到舆论界的误解和批评,认为他是汉奸卖国贼而被免职查办。后几经曲折才官复原职,就任五十九军军长。张自忠百感交集回到部队,只说了一句话:“今日回军,就是要带着大家去找死路,看将来为国家死在什么地方!大家听到这话都哭了。在徐州会战前,张自忠与好友说:“老弟等着瞧吧,谁是民族英雄,谁是混帐王八蛋,要死了才算数!”在接受记者来访时,他沉痛地说:“现在是军人,很简单讲句话,就是怎样找个机会去死。因为我们认为中国所以闹到目前这个地步,可以说是军人的罪恶。十几年来,要是军人认清国家危机,团结御侮,敌寇绝部敢来侵犯,我们军人今天要洗刷他的罪恶,完成对于国家的任务,也只有一条路——去死,早点死,早点光荣的死!”
在作战中,在临沂驻守的庞炳勋形势危急,李宗仁决定派张自忠率部驰援。恰巧,张、庞二人在过去的内战中结下宿怨。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李宗仁讲张请到司令部,恳切的地说:“你和庞炳勋有宿怨,我甚为了解,颇不欲强人之难。不过,以前的内战,不论谁是谁非,皆为不名誉的私怨和仇恨,庞炳勋现在前方浴血奋战,乃雪国耻、报国仇。我希望你以国家为重,受点委屈,捐弃个人前嫌,我令你即率所部,在临沂作战,你务要绝对服从庞军团长指挥,切勿迟疑,致误戎机。”
张自忠非常痛快地表示:“绝对服从命令,请长官放心!”
由于张自忠增援及时,中国军队取得了临沂大捷的司令。临沂大捷是台儿庄大捷的前提。战后,李宗仁兴奋地说:若非张氏大义凛然,捐弃前嫌,及时增援,则庞氏所部已成瓮中之鳖,必至全军覆没。(展示《抗日军人之魂》中张自忠像)。
播放录像,《血战台儿庄》片段:张自忠与庞炳勋在战场上相遇,昔日宿敌,今日战友,生死与共,息息相连。于是怨仇化解,二人互呼名字,拥抱一起,热血男儿,潸然泪下,场面极为感人。
在台儿庄战役中,象这样的感人至深的场面不可胜数。播放录像片断:孙连仲部经过多日鏖战,伤亡惨重。师长池峰城打电话给孙连仲:“老总,弟兄们已打得差不多了,已经顶不住了,你行行好,给西北军留点种吧!”“你别嚷嚷了,顶不住也要顶!团长死了,旅长填上去,旅长死了,你这个师长填上去,你没了,我这个集团军总司令就填上去,你给我继续坚持下去,等待援军到来!你顶不住,老子要你的脑袋!”在人们的印象中,国民党就是“刮民党”,贪生怕死。可是在台儿庄战役中,却有这么令人难以置信却又实实在在的一幕:为了夺回失去的阵地,孙连仲下令组织敢死队,李宗仁给孙连仲部拨来几万光洋。出发前,敢死队员每人分发10块光洋,可是将士们却把它全扔到地上,拔出大刀,振臂高呼,誓死一战,尔后踏着光洋奔赴前线……
小结:台儿庄战役歼敌1万多人,是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取得的重大胜利。正因为中国军队的英勇抗战,日本企图速战速决,在三个月灭亡中国 的计划破产了。
中华抗暴,可歌可泣,气壮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