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不要让孩子陷入“超量满足、超前满足、即时满足”的甜蜜陷阱

(2015-09-22 10:52:26)
标签:

转载

分类: 教育问题及研究资料

    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都处于一种被动的局面,对孩子付出一片爱心却收效甚微。为什么家长越理解孩子,越体恤孩子,越满足孩子,孩子反而更不理解家长,更不体恤家长,甚至是折磨家长呢?

    [转载]不要让孩子陷入“超量满足、超前满足、即时满足”的甜蜜陷阱

 

    在犹太家长看来,这是家长只知道爱,而不知道教造成的。犹太家庭教育之所以成功率很高,就在于他们很重视从小给孩子建立家范。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家范、尊重家长,他们还独具匠心地设计了很多小技巧:比如说家长们就特别建议学校组织一些“了解家情”活动,配合自己的家庭教育帮助孩子体谅父母持家的不易,从而学会珍惜和责任。

    我儿子所在的中学就曾经组织过“爸爸妈妈的一天”的社会调查,调查爸爸、妈妈从早晨起床到晚上就寝所做的事情,这让儿子和他们的同学感触颇深。儿子回来跟我说,在调查总结课上,好多同学都哭了,他们没想到,爸爸妈妈挣钱是这么不容易。一个曾经跟妈妈要名牌溜冰鞋的同学,参观了妈妈所在的工厂,亲眼看到妈妈和同事们一起在嘈杂机器声中忙碌的背影。他惭愧地说:“调查那天,我看着妈妈的胳膊都累的抬不起来了。”他为自己平时不珍惜妈妈的劳动果实而惭愧。

    犹太家长认为,大人适当地向孩子通报家情并非坏事。这样,孩子们会更加懂得珍惜生活,珍视父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艰辛劳动,不再把父母当成是银行的提款机。对家情知之甚少的孩子,对父母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辛苦劳作感到习以为常。

    我非常喜欢参加以色列学校的家长恳谈会,每次都感觉受益匪浅。跟国内的家长会不同的是,老师鼓励家长多说多问,并邀请一些家教专家给各位父母现场答疑解惑。我很多理念的转变也来自这些恳谈会的启发。比如“在爱的名义下做好家范”。以色列的教育学家认为:

     锦衣玉食的孩子被“超前满足”、“超量满足”、“即时满足”久了,更会形成一种错误的认知,觉得深爱自己的父母做这些是天经地义的,从而产生理所当然的唯我独尊心理,你再给他定什么家范,都是亡羊补牢。

以色列家长有一个教子谋略特别可爱,翻译成中文大意就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他们要创造什么条件呢?原来,不论富人家庭还是普通家庭,父母们会有意识地“创造”一些艰苦的环境,磨练孩子的意志和逆商。唯恐孩子缺乏家范走上“伪贵族化”的歧途,很多犹太富爸爸们还经常安排自己的孩子去参加“饥饿体验”。比如带孩子一起去非洲的贫穷地区参观做义工,让孩子了解这个世界。

    通过和以色列朋友的交往,我发现,犹太家长苦心孤诣地模拟家庭情境或者送孩子去一些特别的贵族学校去吃苦,目的都是为了让孩子别陷到“超量满足”、“超前满足”的甜蜜陷阱中。犹太孩子人才辈出,精英遍布全世界,也从这个家教传统中受益匪浅。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