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历史高考备考系列之一:选择题及解题方法

(2015-09-18 10:39:54)
标签:

转载

分类: 高考研究及复习资料
1三段式选择题
  三段式选择题是对题支与所列内容按题干要求归类和题支所列内容按时间或空间顺序一次选择。这种题型较之于两段式选择题来说,更简单,难度更小,更易得分。其理由:第一,无论题目所给内容有四项[①、②、③、④]或是六项,但它仅有ABCD四种变化,而每一变化绝对超不出题支所列范围,其排列与组合极为有限。第二,无论按题目要求题支有几项正确,或顺序应为何种排列,但考生在题中总能知道四个或六个中的1——2项,那么解题就不难了。其方法如下:
  (1)组合选择题
  组合选择题是指选项有若干部件组合而成的选择题。下列就是一个组合选择题,经过分析,就可断定:选项只要含③就不合题意。
  例:秦汉时期在秦岭以北修建的水利工程有:①郑国渠②长城③灵渠④六辅渠⑤白渠
  选项有: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④⑤
  这个题目的第一行是题干,它提出的限制有秦汉时期,提出工程修建时间须在公元前221-公元220年之间,排斥掉郑国渠秦岭以北是指地点,排斥掉灵渠水利工程指属性,排除掉长城。做选择题首先要注意题干,对题干所提供的每一个信息进行认真分析,忽略一点就会造成错误。
  解此类题时:①
若在题支项中已能知其中某项(“X”)为错误。因此,凡含X项的备选答案绝对错。不含X项的可能正确。
  ②
若在题支中,同时知X“×”Y“√”。因此,知X“×”的结论如前法;知Y“√”,则可知含Y可能是“√”,不含Y绝对是“×”
  掌握了上述两种方法的优点:第一,即能在只知1—2项时也可以找出正确答案,从而避免了一些学生对所给四项或六项中部分未掌握而失分。第二,即使在做题时一两步不能直接推出正确项,也可避免过题中最难判断的难项。
  (2)排列选择题
  例1:下列史实,先后顺序应该是:
  ①王建建立高丽王朝,重新统一朝鲜半岛②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
  ③日本大化改新开始④诺曼底公爵征服英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④①③ D.④①③②
  例2:①利玛窦 ②汪大渊 ③马可波罗 ④空海
  A.④③②①
B.①②④③ C.②③④① D.③②①④
  做这类题,可用首定法。只要确定最早的,即可选对答案。同时,还可用首尾结合法。如例2,只用首定法是不行的,因为②排在最前面的有两选项,那就再看看这两个选项的最后一个哪个是正确的,从而提出B是正确答案。
  解这类题时:①若已知题支列项中X为先,所以凡X在先的选项可能是“√”,否则绝对是“×”
  ②若已知题支列项中Y项为最后,故凡Y在后有可能是“√”,凡Y不在后绝对是“×”
  ③若已知题支列项中XY相连而不可逆。故凡XY相连未逆的项可能是“√”,否则绝对是“×”
  当然,是具体做排列时,三法先采用哪种,或采用哪种最适合,要视你自己在已知题支项中的哪项或哪些项来决定,也可把三法中两法联用。
  在考试中正确运用上述三法,第一,可在四项中只知1—2项时,找到正确答案,从而有效地避免了题目的难点,而利用已知知识来得分。第二,可以使做题达到准确,并为做后面的题目赢得时间。
  2二段式选择题
  二段式题的特点是按题干要求直接选出备选答案,它包括单项选择题的一部分和全部的多项选择题。此类单项选择题,是以考察学生记忆和能力及掌握知识的准确与精确度为目的,所以在四个被选项中加入三个错项来迷惑考生。多项选择题对考生的考察则从准确度、精确度的掌握向运用知识能力的纵深度发展。
  在考生中最常出现记住了的有分,记不住的无分记住了的不考,没记住的偏考这种十分被动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第一,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不全面。第二,基础知识虽能掌握,但没有正确的分析能力。第三,对此类选择题的特点没有清醒的认识,没有一套解题的方法与技巧。
  (1)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其解题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直接肯定符合题意的选项,从而得出正确答案,叫肯定法。另一种是间接通过对有关事件的回忆,否定掉不合题意的选项,从而得出正确的选项,叫否定法。
  ①引入法与排除法:因为题目已明确规定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项,即已知×”。其解题方法的第一种,用引入法,即清楚知到了题中的某项为“√”,就填出正确项;第二种,用排除法,即在不知何项为“√”,但能准确判断三“√”,余下一项就为“√”
  例:清朝湖广指的是:
  A.湖南、广东 B.湖南、广西   C.湖北、湖南 D.广东、广西
  第一种解法:若已知湖广是指湖南、湖北就直接填出C
  第二种解法:若不知C“√”,但知广东、广西叫两广,则凡含两广中之一者是“×”,即C“√”
  ②逻辑推理法:对题干所要求的知识难以判断是非或已遗忘,第一,要仔细分析各项所述内容,寻找线索以唤起回忆;
  第二,要注意各项在语言表述、常识、逻辑以及立场观点上的错误与矛盾,从而得出正确认识。如上例中的第二种解法即是。
  (2)多项选择题
  ①列举法与排除法:已完全清楚题干要求正确项,就用列举法直接填出正确项;若不知正确项但明确选项中的错误项,就用排除法,排除错误,即知正确项。 
  例:西汉建立前,我国人民已经掌握的农业技术知识有:
  A.耧车播种B.使用粪肥、草木灰和绿肥C.二牛一人的犁耕法D.恰当处理土地的坚、松、燥、湿
  做题时,可以根据题干在西汉前的限制,否定AC,因为它们都是出现在汉代,那么BD则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省时间,准确率也高。其实,关键的还是要正确地审
题,正确全面地理解题意。
  掌握解题技巧,可以缩短解题时间,提高准确率。但这也只有在扎实地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才能实现。
  ②逆向思维法:因为四选多项选择题的特点决定了各选项中只有0—2个错。若正向思维必须对1—4项正误都进行判断后才有100%的得分率,其每一判断只有25%的得分率;而采用逆向思维法,只要找到一错,即有75100%的得分率。
  有一种选择题,备选答案本身有不符合题目要求的内容,这类内容一定首先排除。例,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出下列属于康有为、梁启超的共同活动:
  ①公车上书②组织保国会③创办《中外纪闻》④组织强学会⑤拥载溥仪复辟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③②⑤   C.①③④②   D.①③②④
  此题的重点记号语是共同活动,所以首先检查备选答案中的史实是否完全符合题意。拥戴溥仪复辟.是康有为的活动,所以包含第⑤项的备选答案AB两项应当排除,只考虑CD项。
  但运用逆向思维时应注重:第一,当判断出两项绝对错时,就不要再去判断是否还有错误。第二,只找到一个错,找不出再有错项了,即得三项正确。第三,若找不出一项错,就四项皆选。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